孙德武 于 清 何晓霞 方若龙 余越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谈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新时代下如何做好“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作为河南乡村振兴的践行者,笔者从工作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思考解读,以期给自己和来者的工作打开全新的思路,准确找到新的工作定位。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文化振兴是底蕴,生态振兴是理念,组织振兴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务必统筹兼顾,全面发力,重点突破,不能一味关注产业项目引进。
河南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关乎全局。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的粮食安全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性保障性基础条件。总书记要求河南这个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要有新的作为。对照总书记的要求,河南应该思索在粮食生产这盘棋上,配套的水利硬件设施是否能应对极端的自然灾害,农业技术人员是否能满足粮食安全生产的需要,广大粮农的权益能否得到彻底保障维护,种粮积极性能否得到全面激发。
河南的基础设施还需全面完善。总书记说要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河南农村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是不争的事实,河南的基础设施在产业、地区间存在差异也是事实,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一些地方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垃圾清理、河流污染治理还需全面发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还有距离。这些都是今后工作的靶向,应切实补齐民生工程的短板。
河南乡村振兴的几个发力点。一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最直接的注脚,是“两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这根主线应该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经纬线贯穿始终,作为高压线不可触碰。二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是民心工程,是乡村振兴的物质载体,河南应遵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迅速找准短板,集中精力夯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化基层组织领导。总书记强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基本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决定于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决定于基层党组织的成色。四是深化改革。总书记强调,“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的重要内容,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河南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维,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解决问题的导向切入点,围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按照《物权法》《土地承包经营法》的规定,激活农村市场要素。
河南这几年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上的努力与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不得不承认,农村垃圾治理还有待体系化、制度化,农村旱厕改造的任务依然艰巨,沟塘治理、道路硬化互通与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提升空间,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三年方案》确定的目标仍有差距。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河南在垃圾治理等乡村振兴先导性、铺垫性工作方面,一定会有全新突破。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又与脱贫攻坚密不可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是否可以如期收官,决定着河南脱贫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河南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在2020年基点上向建设现代化强国再出发,是河南无比光荣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必须完成。
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的讲话是对河南“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是对中原人民的精神激励,是绵密的嘱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提出的明确要求,不仅是对河南的要求,更是对全国提出的要求,为“三农”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河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河南乡村振兴工作没有理由不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十九大精神给河南以新的启迪,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河南应探索再续辉煌的突破口和发力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敲锣打鼓就可以轻易实现的,需要在认识和实践上循环往复。河南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人居环境改善是否可以交出美丽的答卷,关乎脱贫攻坚的全面告竣,关乎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河南的工作统筹于全国的战略布局,如何把总书记的嘱托在河南全面落地生根,如何高效地履职尽责,是当下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