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昊达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关于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的要求”,其中提到“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它可以将第一课堂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和目标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这就需要对第二课堂重视起来,强化第二课堂的的建设,创新第二课堂的实施路径,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带有浓厚的兴趣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但是第二课堂活动的覆盖面不够宽。学校里还有许多学生在自己大学四年生涯里从未参与过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因为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少且规模不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还有待开展。
当前大部分高校还是把重心放在了专业技能的教育上,并没有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进行第一课堂活动而未重视第二课堂,甚至认为第二课堂并不具有时效性,不是一个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往往敷衍了事,只是简单的开展组织下实践活动,活动质量差,并未深入挖掘活动背后的教育深意。学生面对第二课堂活动也是消极的态度,他们认为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不大并不能从获益。
第二课堂活动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都是由其他部门兼管,缺乏系统化管理。高校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专业基础课的建设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没有充足的时间展开。教育者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定义模糊不清,无法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第二课堂的设计上缺少合理性,无法系统地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工作。
第二课堂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区别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时间外也就是规定的教学时间之外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并由学校和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参加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课堂是根基,第二课堂要建立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教育思想逐渐从“重教轻学”向“教学并重”转变,要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人们对第二课堂作用的认识逐步加强,第二课堂的内容和方式也将变得丰富起来,其作用也不断深化。它不仅可以巩固和强化第一课堂上学到的部分内容,而且还可以完成某些第一课堂难于完成的任务,还能为教师对学生进一步开展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主要是通过传统课堂授课模式,虽然这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是把知识停留在书本上,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加上枯燥无味的课堂环境,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然而,第二课堂可以说是第一课堂的补充,能完成第一课堂无法完成的任务。第二课堂凭借着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学生可以从活动中的实践中印证第一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从活动中得到启发,引发思考。
从目前来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不大,正是因为这种刻板“填鸭式”教学形式。第二课堂就不只是着眼课堂教学,还着眼于课堂之外的课外活动,就拿笔者所在的中国计量大学为例,中国计量大学历时一年建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目的就是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让同学们更好的接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让同学们坚定走马克思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这种课堂与参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课堂的积极开展以及开展后所取得的成效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启示,转变学习的定向思维。第二课堂更多注重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要学到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知识不一定都是在课堂中学到的,还可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当在学习方面出现了问题,可以从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虑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举办第二课堂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讨论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要践行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思想,始终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当作首要任务,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寒暑假的时候,学校可以布置社会实践活动作业,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和义务支教活动,让同学们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提升和扩充眼界和知识面。然后是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学校各种的文化艺术活动主要是学校牵头主办还有就是社团班级组织。这些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极大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最重要的还是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提升审美水平。最后创建特色性社团和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重要的主阵地。社团能开展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主题讨论活动、学术座谈会、社区公益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使得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可协调的发展。
第二课堂是由许多实践活动组成,为了保证实践活动有序合理地展开,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配合这些活动。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第二课堂的线上管理,首先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建立兴趣交流小组,建立兴趣小组的优势在于可以把第二课堂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地了解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提升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工作效率。其次就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拓展公共交流渠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弥补线下时间的不足。最后是利用微博、微信、QQ等平台组织线上第二课堂活动,并且还可以展开当前热门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只有在线上平台才敢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
首先,高校要从制度方面入手,为第二课堂专门设置一个职能部门,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学校教务处、团委、计财处、后勤部门的协助管理。其次是需要充足的活动经费支持,提供相应的硬件保障,尤其是网络多媒体平台的构建和相应实践活动所需基础设施的更换。最后是重视教学队伍的建设,由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安排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邀请校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专业指导,使得第二课堂可以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契合在一起,提升第二课堂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