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以德州市为例

2019-01-08 18:38武永巨夏文荣辛广勤
福建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德州市农民信息化

武永巨,夏文荣,辛广勤

(德州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

1 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

德州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与沿海和发达的先进市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农业信息化的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甚至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虽然农业信息化是新世纪农业的出路,但不少部门的干部和群众对农业信息化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

在对市直相关部门以及县(市、区)有关部门的调查了解和恳谈中,发现大部分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还有的甚至认为做这些为时过早。在对有关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方面进行调查后,结果表明,53.2%的人认为农业信息化就是打字、上网;24.1%的人认为不过是在互联网上制作个网页、发布个信息,这两类就接近80%;认为是指导农业生产和咨询问题或对农业的各个领域都有作用的人只有22.7%。

农业信息化意识的淡薄,是推进德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也是造成德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较慢的根本原因。

2 农民群众农业信息化意识薄弱

制约农民群众农业信息化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总结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农民信息素质的高低。由于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还处于欠发达地区的行列,农村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民不富裕,可支配收入较低,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虽然信息意识有所提高,但对种子、化肥、农药、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等信息关心较多,对生产环节技术信息关心不够。农民收入低、增收缓慢和部分农民仍处于贫困状态成为农民投资信息领域的严重障碍。

其次,我市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尽管文盲率很低,但受过高等教育的极少,文化知识水平低下。不用说使用计算机,上互联网,连基本的农业知识也不多,对于农业信息化更是陌生。

再次,传统观念的影响严重。重农轻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造成的“重存、轻交流”的保守、片面的信息意识同样存在。这种整体信息意识薄弱的状况,导致了农民的信息素质较低,对网络信息等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思想上处于盲目状态,不能认识到信息网络的巨大作用,严重缺乏网络信息应用的积极性。

信息化不是买机器、建网或开发几个应用程序,信息化给人们带来的可能是管理、制度、流程上的重大变革,甚至可能是业务本身的变革,势必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它带来的变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需要加强所有人的信息化意识,因此,强化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是德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

3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近年来,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农村和农民的倾斜力度,但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的規模较小,模式单一,办法不多。我国仍处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相对不足,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德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又是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和广大农民的经济条件都不富裕,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和南方地区相比,农业投资原本不多,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更是杯水车薪,在经济大开发和以经济发展作为考核指标的大背景下,投资大部分用于城镇建设,即使在条件较好的县市、乡镇也是多偏重于城镇的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德州市农业信息化投资力度不足,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从总体看,我市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电话和网络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市级农业信息化设备更新困难,县、乡镇、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目前,很多农业部门虽然建立了局域网,但不少县市、乡镇存在着设备陈旧和应用软件缺乏的问题,运行经费高也制约着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信息服务的广泛开展和技术设备的充分利用。另外,通信建设投入大与产出低的矛盾短期内无法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信企业投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4 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从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来看,农业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产业之一,政府在制订规划和政策、组织领导、加强立法和增加投资等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我国,由于农业部管理种植业、牧业、水产业、渔业及乡镇企业等产中环节,粮食购销、棉花供销、油脂销售、农资供应等农业产前、产后环节由其他部委来管理,管理的分散,造成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分散。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和部门既得利益的驱使,造成信息资源的部门控制,条块分割,缺乏有效共享,不同部门的多头管理也形成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和信息不畅。

德州市与我国的情况基本一样,由于各个单位强调部门利益,均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农业信息资源主要以农业部门和涉农部门拥有,信息分布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各涉农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同时,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比如,种植养殖业信息管理在农业农村局,农业气象信息管理在气象局,水利信息管理在水利局,多头多部门,在市政府各科局也有各自的信息渠道来源和发布途径。

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加之我国和地方在农业信息化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一些地方农业虚假信息满天飞,农业信息市场秩序混乱,给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在对德州市各类部门和人群进行获取信息的渠道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的状况是从农技部门获取信息仍旧是主渠道,占被调查数的32.52%,从图书馆情报所列第二位,从农民专业协会及科技局、科协获取的分别占12.83%和12.03%。在回答信息获取渠道是否畅通时,对通过农民专业协会获取较为畅通的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由于信息资源的分散、信息的不规范,导致了德州市的现有农业信息网络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德州市的农业信息化工作中,一方面还缺乏更好、更有针对性、更及时、更有效、更能满足农民需求的信息;另一方面,各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独立开发、分割拥有、垄断使用信息资源,导致“条块”过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信息孤岛和烟囱现象并存,以基层农村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为核心的“最初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5 农业信息人员匮乏且整体素质不高

信息、知识的运用需要依托人力资本的支持,オ能转化为生产力,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需要既懂市场经济又熟悉信息科学管理理论和处理方法的专才,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设备操作和网络技术的人员。因此,德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有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

由于德州市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业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人员信息化知识欠缺,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分析人员严重不足,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及服务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信息资源建设、处理、分析、开发停留在低层次状态。特别是整体上来看,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的文化、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知识等方面水平不高,计算机、互联网开发应用的知识缺乏。熟悉农业技术,又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复合型技术人员,才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生产各环节的信息,解答信息服务对象的疑问。然而这样的人员少之又少。

农业信息技术人员匮乏,农业信息人员队伍整体水平低、能力差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州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6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亟需解决

近年来,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但是我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处于欠发达区域的农业大市一一德州市,由于经济基础差,与条件较好的青岛、烟台相比,农业投资不多,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更是少得可怜。另外,价格不菲的信息终端设备,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民还是难以承担,每月数十元的上网费都令低收入的农民望而生畏。即使在农村安装了网络的用户也存在“热装冷用”的现象。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早日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另外,由于农业信息资源存在匮乏、分散、空洞以及农业信息员队伍水平低、能力差等问题,造成了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面上信息多、局部信息少,过时信息多、时效信息少,空洞信息多、实用信息少,政策信息多、技术信息少,信息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农民对农业信息也不感兴趣,加之服务手段陈旧、落后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在很大方面导致无法真正使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

猜你喜欢
德州市农民信息化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月“睹”教育信息化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