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吕治春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
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从事农业生产的杨宗成理事长可谓小有名气。2014年,杨宗成创建了宗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始终如一、脚踏实地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几年来完成了“三大跨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5年—2018年连续三年承担郎溪县机插秧示范推广任务,2017年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
从单环节农机作业到全程农机服务。以往的农田作业模式是“人工+微型农机”,农机品种单一,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为掣肘农田大面积流转集中耕作的重要因素。宗成合作社成立后,以此为切入点,先后购置了涵盖农田种植全程的各式农机,从最初的深耕深旋等耕种机械,到后来的机插秧全套设施,以及烘干、无人植保机等保障农田增产增收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如今,无论农田作业的哪一个环节,宗成合作社都是得心应手。在合作社的影响下,周边农户的务农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育秧在棚内,插秧用机器,打药不见人,稻谷不用晒,种一次割两次,冬田闲来种绿肥。
从全程农机服务到引领农业生产。随着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农业机械化作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农户(大户)生产亟需调整升级,于是合作社将发展重心放在农业生产模式上。合作社利用自有的生产基地摸索再生稻种植,成功探索出再生稻“一种两收”模式,亩产达900公斤以上,既响应了国家休耕政策,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又极大地减少了田间生产作业量(二茬生产作业投入量几乎为零),还因为二茬稻米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大大保证了食品安全。合作社的水稻“一种两收”模式,开创了郎溪县水稻生产新模式,得到了积极推广,如今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2017年,合作社筹建了郎溪县众鑫再生稻联合体。
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销售环节。随着农产品市场变化加剧以及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多样化,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日益增加。为此,合作社积极探索新的农产品营销模式,通过电商、“订单农业”等形式,帮助农户把自己的农产品直接推向市场,“卖自己的产品,打自己的品牌”,实现农户的利益最大化,提高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18年,合作社在发展“订单农业”方面已经小有成绩,以“订单农业”形式直接销售初加工大米给客户达15万斤。2019年,合作社的大米订单已达600吨。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19·合肥)上,合作社自有基地产出的再生稻米获“金奖产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