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2019-01-08 16:06孙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性反应

孙海英

(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在临床消化系统病症中,炎症性肠病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主要存在有两种类型,即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在该症的作用下,将促使患者出现腹泻以及血便等方面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促使患者各方面症状能够快速得到改善,更需要对用药方案进行优化。辅助以益生菌对该类患者展开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本研究就对益生菌在治疗该类患者中的具体作用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合计为50例,为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所接诊,取组中25例,以常规方式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25例则辅以益生菌治疗,即观察组。对照组中男7例,女18例,年龄在34~56岁,均值为(45.23±1.03)岁。而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32~58岁,均值为(46.71±1.73)岁。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抗炎治疗,对患者体内炎性反应进行控制。对照组以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单次服用剂量为1.0克/次,三餐后服用。而观察组则需要在对照组用药的层面上以益生菌治疗,单次服用0.4 g,三餐后服用。且在治疗期间需指导患者减少对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的食用。

1.3 疗效评定标准:若在治疗后患者肠道炎性反应消失、腹痛以及血便等异常症状消失,患者无异常感,即显效。若在治疗后患者肠道炎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仅黏膜存在有轻度炎性反应症状,即有效。若在治疗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症状未改善,且各方面临床症状存在有更加严重趋势,即无效[1]。

1.4 观察指标:研究中需对两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中不良反应、内镜检查情况进行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与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19.0处理,按照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以卡方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整体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00%(24/25),组中20例呈现为显效,5例表现为有效,而对照组为80.00%(20/25),组中16例呈现为显效,4例呈现为有效,对比P=0.006,χ2=8.334。在用药期间,观察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2例为恶心、1例为皮疹、1例为纳差,对照组则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4例为腹泻、2例为恶心、2例为皮疹,对比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16,χ2=6.002。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结合内镜检查,仅1例患者存在有肠道炎症,而对照组则存在有6例,P=0.007,χ2=6.083。

3 讨 论

炎症性肠病属于临床肠道类病症中治疗难度较大类型,该症的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对于该症的治疗方案,临床尚未有较为明确定论,治疗周期较长。结合大量临床接诊以及研究可知,该症和环境因素、感染以及家族遗传等均存在有极为密切的关联。西医治疗为当前治疗该症的主要方案,且临床用药类型较多。虽然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体内炎性反应进行控制,帮助患者各方面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但综合治疗效果依旧存在有一定欠缺。为促使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提升,更需要对用药方案进行优化。

借助益生菌对该类患者展开治疗逐步被临床所认可,在益生菌的作用下可针对患者肠道黏膜自身预防机制得到提升,并可起到对IgA分泌进行刺激的效果,促使患者体内炎细胞因子水平逐步提升,达到对患者肠道功能进行改善的效果[2]。同时,在临床研究持续深入的情况下发现益生菌存在有对致病菌进行拮抗的作用,对于大肠埃希菌等消化系统常见致病菌均可发挥作用。同时,更可达到对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进行控制的效果,促使肠道炎性反应在极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同时,更可达到对肠道菌群进行调控的作用,帮助肠道菌群紊乱症状迅速得到改善,并促进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对重要营养物质进行分泌,帮助患者肠道功能进行恢复。早在王进国等[3]研究中已经明确指出,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借助益生菌展开治疗,能帮助患者肠道菌群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恢复,间接达到帮助患者肠道功能进行恢复的目的。在梅晨雪等[4]研究中同样指出,在益生菌的作用下,能缩短患者血便以及腹痛等症状改善用时。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按照对比用药的方式将益生菌运用于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结合观察可知,在该治疗方案的作用下,可充分提升临床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在用药过程中不易促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存在有较高的安全性。总之,基于益生菌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多层面优势,可将该用药方案在临床持续进行采用,以保障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得到恢复。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性反应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