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

2019-01-07 06:25李文豪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摘要:现如今,新媒体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千年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华民族的美的象征,具有深刻的艺术性和传承性,可由于传播的局限性,部分民众对他还是不甚了解。那么传统媒体如何让规避新媒体发展的冲击,又如何发扬其优点,将其优点融入到新媒体中,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共同繁荣已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同期待。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0;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259-01

一、新媒体和传统文化的概念

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G·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来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目前,各种专家学者在不同领域、视角对其进行定义,对于新媒体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利用数学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该成为“数字化新媒体”①。

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中国传统中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二、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区别

传统文化来自于朝代更替过程中人所创造的人类文明精髓,具有很强的主观文学性,它富有内涵,在我们生活中属于一种高姿态,权威性,属于较高级的精神范畴,但是它比较“内敛”,且实际应用性并不强,人民群众对他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再加之多年来它的传播只是它个体方面对其自身传达,而实际上的交流互动性很差。

而新媒体来自西方的一次次技术革命慢慢累积发明发现的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客观科学性。它比较直观,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平民化,比较适应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而且它一开始就强势的进入我们的生活,互动性较强,但是它的信息量过于庞杂,如今不容易搜索到我们想要的,可信度降低。

三、新媒体带给传统文化的危机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量的网络词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语句词汇方面的滥用和乱用,成为了当下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特色”。这些读起来可能‘朗朗上口”且简便易记的词语,似乎已经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人们对一些低级趣味的词汇的改编,甚至是对我们从古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的大肆改编都降低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的美感魅力,这一类的乱改滥编也使得这些传统文化的艺术感烟消云散。再加上它们的传播方向不受限,也对中华民族传统语言艺术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产生了不可计量的负面影响。

再者,由于互联网的过度开发,外来文化借助新媒体也会输入到本国。而通过不同的形式过度引进外国文化,导致了本土文化的大量流失。拿综艺节目来说,每年引进的外国综艺节目不计其数,然而大多都是因为其火爆而购买其版权,并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冲击,就是这样的文化冲击,导致了现在媒体市场上本土文化的流失。

四、新媒体带给传统文化的优势,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融台的例子

1.《中国诗词大会》:该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备受观众们关注,本节目作为一个知识文化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但是这一节目的播出却产生了极大的力量,它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比赛的形式播出,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方式相结合,利用新媒体精准传播,进一步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于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非常大程度地提升了传统文化价值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国家宝藏》:本节目将国家的文化傳承宝藏用纪录片与综艺的形式,让大众有了充分的认识。我国自古就求同存异,我国的文化更是如此,它不仅求同存异而且让我们的文化与传承更加兼容,这一节目不仅仅是一档普通的综艺节目,更是我国文化的一种体现,用现代技术展现古代文化,这不仅仅是对新媒体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我国古代文化传承推敲,但事实证明,这个节目是成功的。

五、结语

当代年轻人应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与此同时也借助传统文化来积极地去推动新媒体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渠道。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遗存融入新媒体以及媒介应用中,使新文化与经典文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铸造社会主义美好而又光辉灿烂的明天。

注释:

①黄传武.新媒体概论[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13:2-3.

作者简介:李文豪,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播音主持艺术系。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竹”的传统与创新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