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2019-01-07 06:28周国平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写日记范文

周国平

【适用话题】阅读与写作 培养兴趣 教育方法 标准

我没有当过语文老师,但我当过学生。我的体会是,对于写作起最大作用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大量阅读,一个是勤于动笔。

从中学到大学,实际上我的主课是两门,一个是看课外书,另一个是写日记,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这两件事上,真正课内花的时间很少。回想起来,如果说我的语文水平真正有所提高,主要是通过这两件事。

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语文课教赏析课文和写作文,目的不在课文和作文本身,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阅读及写作的兴趣和能力。那么功夫就不能只下在课内,课内只起引路作用,学生的兴趣真正激发起来后,他们不会把自己限制在课内。看语文老师的课上得好不好,要看是不是有很多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和写作。如果形成了这样的氛围,这个班的语文平均水平一定不差。

首先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不能光是课文,要让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选择最有体会的书,这个笔记可以当作文交上来,真有体会就会写得好。增加閱读量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指导性的拓展阅读,这是我前不久在苏州中学看到的。语文课本收录了很多作家的作品,语文老师就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学生的反馈,每个学期选择一个作家,把这个作家的作品买齐,在阅览室里设专架供学生自由借阅。同时让每个学生自购这位作家的一本书。学期末每人写一篇相关的读书笔记。这是个好办法,六个学期下来,学生就有一定的积累了。

在兴趣阅读和拓展阅读之外,还必须有深度阅读。一般来说,用于深度阅读的是课文,就是选定的范文。范文应该是真正的好作品,选那些在文学上和精神内涵上都有质量的优秀作品。现行教材里的作品未必都是好作品,有的很平庸,我认为语文教材是需要改革的。我主张多选经典作品,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范本。

阅读最需要培养的是鉴赏力、判断力和理解力,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这个东西怎么培养,很难有统一的方法,就看老师的水平了。我只强调一点,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不要用固定模式,不要有标准答案。

我特别反对现在流行的范文分析方式,基本上都是分析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摘出几段话来,分析这几个句子是什么含义,这种测试方式对提高阅读能力毫无益处。

我的文章经常被用于考试。有一次,一个朋友的孩子正上初中,她把一份卷子拿给我,是我的一篇文章,我记得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她让我自己做一下,然后按照标准答案给我打分。我得了69分,她很得意,她还得了71分呢。我觉得可笑又可悲,一篇文章有什么标准答案?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揣摩可能的答案是什么,这样做并不是让他们真正去理解课文,反而是阻碍了他们的理解。

对同一篇范文,不同的学生可以而且应该做出不同的理解,每个学生的视域不同,得出的视域融合也就必然不同,应该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当然不是乱说,标准是既有独立思考,又能够言之成理。

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好的办法是写读后感,这应该成为一个主要的测试方式。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有没有收获,读后感最能说明问题。现在那种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的方式,最多是浅层次的理解。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最看重有没有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要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关键是勤写。所以,我特别鼓励中学生写日记,从中学就养成这个习惯,对写作的好处太大。我从来没有刻意练习过写作,我的写作能力就是通过写日记练出来的。好文章首先要有真情实感,其实人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真实的情绪和感受,但是,人们往往懒于捕捉和反省自己的真情实感,听任它们稍纵即逝,不留痕迹。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没有东西可写,只好模仿和编造,这样当然写不出好文章。写日记是一个办法,它的作用实际上是督促你留心自己的真情实感,随时记录下来,同时也在反思。养成了这个习惯,也就积累了大量的好素材,真正写作的时候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不管命题还是不命题,在判卷子的时候,我强调不要太看重语句通顺与否,一篇文章并不因为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就是一篇好文章。一篇文章在语法这方面有一点毛病,但是有独特的感受、思考和表达,我更认为是一篇好文章。有水平的老师应该不拘一格,鼓励不同的闪光点。我看孩子的作文,有的真的是大师的表达,大人写不出来。这种有个人风格,且蕴含着将来的文学风格的作品,如果我当老师,会把这类作文挑出来大大地表扬,然后给高分。

语文课应该鼓励真正有文学和精神含量的东西。

(张秋伟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写日记范文
我会写日记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丢失了标准答案
怎样写日记
春色几许(简谱)
标准答案的反思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