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根脉相通的中华文化“字”信

2019-01-07 06:29曾俊嘉
求学·素材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根脉中华文明甲骨文

曾俊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一撇一捺总关情,一横一竖传文脉。历经三千多年时间洗礼而不朽的甲骨文,是漢字的源头,是千年中华文明的标志,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勾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有力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我们要倍加珍视甲骨文,要更好地传承发展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壮大新时代的文化基因。

读懂甲骨文,筑牢最坚实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勠力同心、用辛勤劳动创造的成果,凝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血,在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甲骨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接力棒从来不是由历史传递给我们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主动学习、自觉传承、用心发展的。我们要积极响应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号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大甲骨文等汉字文化的学习与宣传力度,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社会,系好文化认同的第一颗扣子,努力营造崇尚甲骨文的热潮与风尚。

读深甲骨文,筑牢最坚挺的文化自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五千多年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精品层出不穷。作为文化精品的基础,文字的多样性成就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而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最古老而又正在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作为汉字源头,承载着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与创新禀赋,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更加自信向前。

读透甲骨文,筑牢最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三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用智慧、汗水和家国情怀,开创了甲骨文到汉字的“文明奇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优良学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大力推进以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为代表的文化事业。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甲骨文跨越时空,见证了中华民族一路前进的光辉足迹,也必将书写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新篇。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打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来源:荆楚网)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层进式结构议论文。

标题“书写根脉相通的中华文化‘字信”明确表明作者观点,“字”是“自”的谐音,既指甲骨文,又提出了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性。

文章立意境界很高,作者从三个层面谈珍视、传承、发展甲骨文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意义。三个分论点句式相同,文气贯通,读懂—读深—读透;文化认同—文化自豪—文化自信,逐层递进,思路严密,分析透彻,结构严谨,显示了作者较高的布局谋篇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文采上体现朴素美,多用短句、整句,很有气势。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 黄雪琦)

猜你喜欢
根脉中华文明甲骨文
汉字三千年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根脉”与“归属”:做好两岸文化交流报道的根本逻辑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参加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感怀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