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逊
目前,在学校及一般社会民众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大体上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发展到今天,可以提高一步,由以“讲”和“听”为主,逐步转向以读为主。
讀和听是不同的。读是主动地学习,读的过程同时是思考的过程,从认识字词,明白文义,到领悟义理,以至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由浅入深,每一步都要经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得来的是自己的认识,经典的思想就真正成为自己的了。而听,是被动的。听的过程,听者的思维只能跟着讲者走,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样被动接受结论性的知识,也可以有收获,但难以真正成为自己的认识。
读是直接面对经典,与经典对话,对经典的了解是真实可靠的。听是间接的,听到的是讲者对经典的理解。没有哪一位讲者能说,他所讲的一定完全符合经典的原意。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讲法,如何判别其正误对错?不去读经典,没有判断的标准,往往会听得愈多愈糊涂。
读经典,开始不必求多,可从读通一本开始,比如《论语》。《论语》是儒学的基本经典,“读《论语》,学做人”,可以说概括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心内容和必经途径。
读《论语》可以个人自学,也可以开设《论语》课堂,或用读书会的形式。志同道合的朋友自愿组合,聚在一起读同一本书,可以收相互交流、切磋的功效。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专家参与到指导读经典的活动中来,帮助这一活动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