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佳 韩玉洁 胡尔倩
摘 要: 方言是一个地方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然而汉语方言在当前语言生态背景下呈现了“整体势力萎缩,逐步让位于普通话”的演变趋势。本文以南京地区的中学生方言教育为例探究方言教育现状,寻找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方言 中学生 方言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推普”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推普”成果有目共睹,普通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方言教育,可以了解方言的价值,其在表达思想感情和地域文化方面比普通话更具优势。
13岁—18岁是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人的语言能力从自然习得发展到主动积极地学习。中学阶段的方言教育对学生学习并使用方言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我们选取南京地区部分中学的家长和教师作为方言教育现状的主要研究对象。
一、南京方言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方言教育的现状。
1.家长对南京本地方言的熟悉程度
我们对南京地区的部分中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地区大部分中学生的家长会流利地使用南京本地方言,少部分家长对南京本地方言不够熟悉,需要普通话辅助,有8.33%的家长表示完全不会使用南京本地方言(本身不是南京人,不会说南京本地方言)。
2.家长与孩子交流使用方言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53.06%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和亲戚朋友交流,但仅有18.37%的家长表示会一直使用方言和孩子交流。可见,在当下教育环境中,父母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使用方言与孩子交流的频率相比其他情况明显较低。
3.家长对孩子学习方言的态度
针对“孩子是否有必要学习方言”这一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表示孩子有必要学习方言的家长占一半以上,仍有19.15%的家长表示“没必要”,27.66%的家长持“无所谓”的态度。由此看出,家长对孩子学习方言的态度相对比较乐观。此外,针对“是否认为学校里有必要开展鼓励孩子学习方言的活动”这一问题,调查的中学生家长中,认为孩子有必要学习普通话的比例并不高,仅有30.61%的家长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鼓励学习方言的活动,其中较大一部分家长表示“无所谓”。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还将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普通话的态度与学习方言的态度进行了对比,发现大部分大家更倾向于孩子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少部分家长认为学习使用方言充满文化认同感,还有部分家长对此表示“没有意识”“对于说普通话或方言无所谓”。
(二)学校方言教育現状。
1.南京地区中学教师对于南京本地方言的熟悉程度
在我们调查的教师中,南京本地人口占55%,外来人口占45%。其中仅有7.9%的老师对南京本地方言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将近一半的教师是外来人口,自身不会说南京本地方言。针对南京本地老师,只有23%表示在工作中会使用方言。这与学校规定使用普通话教学是有必然联系的。此外,青年教师在调查中占比较大,他们的语言习惯,即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使用方言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不会使用南京本地方言的老师(本身不会说)和在工作、生活中都使用南京本地方言的老师各占12.5%,一半老师表示偶尔使用南京本地方言,6.25%的老师表示仅在生活中使用南京本地方言,18.75%的老师表示他们基本不使用南京本地方言。可见在南京地区,老师使用本地方言的频率较低。此外,大部分老师表示只有在亲友沟通、日常生活才使用方言。因此,可以推断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普遍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课下交流。
3.教师对方言教育的重视程度
针对“是否有必要开设方言课程”,调查结果显示:46%的老师认为“有必要”,27%的老师表示“没必要”,还有一些老师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南京地区的中学教师普遍对在学校开设方言课程的认可度较低。
针对“是否愿意组织参与方言教育相关活动”,调查结果显示:45%的老师愿意组织并参与活动并觉得这项活动有意义,36%的老师表示不愿意,还有19%的老师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南京地区的中学教师对方言课程不感兴趣,开设方言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为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育对方言传承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老师占15.7%,少数老师认为教育对方言传承有一定作用。超过一半的老师认为教育和方言发展无关。方言的传承发展与学校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当代中学生学习方言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老师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的引路人。基于此,我们认为在现代教育环境下,老师对方言教育的态度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方言的学习和使用。
针对“当今时代,方言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40.9%的老师认为方言存在的意义不大,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教师持较为冷淡的态度。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对于方言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从目前的教师态度来看,方言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
二、南京方言教育难以发展的原因
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我们从南京方言本身、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分析目前南京地区方言教育难以发展的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方言本身。
方言具有地方性。出了这个地方,就再没有人听得懂了,影响地区间交流,这一方面体现出普通话的优势,普通话使各地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容易,这一优势是方言比不上的。方言变化非常快。上一代人使用的词汇句子等在下一代人这里可能已经讲不通了,且方言语音复杂、辞藻晦涩,难以受到普遍认可。
然而,与其他方言相比,南京方言本身比较浅显易懂。即使是外地人口,对南京话也表示容易理解,可以轻松掌握大体含义。从目前形势来看,方言本身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缺乏对外界的吸引力。逐渐为普通话替代,甚至消亡。
(二)家庭方面。
据调查显示:有26%的学生表示平时生活中不好意思说方言,觉得方言很土引人发笑,他们更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听老师讲、普通话,这样更容易交流也更正式。此外,有将近30%的学生表示即使自己是本地人也听不太懂方言,只有少数学生在家中使用方言与人交流。由此可见,现在中学生接触方言的机会越来越少。试想,如果孩子在家庭中都接触不到方言,也不主动讲方言,在外接受方言教育的机会则更少,学习使用方言的积极性也不高。
在我们调查访问的家长中,很多家长是认同方言的重要性的,只有60%左右的家长可以熟练使用方言词汇语音,30%左右的家长讲述方言需要普通话的辅助,10%左右的家长不会讲方言。若家长并没有掌握方言,则子女掌握方言的可能性很小。调查问卷显示,家中长辈与孩子使用方言交流的家庭占40%左右,家长本身与孩子使用方言交流的家庭只占18.37%,表明使用方言的人们急剧减少,新一代接触方言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的方言基础非常薄弱,在学校学习方言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在调查过程中,有小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学习使用方言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造成一定阻碍,因此不支持孩子学习和使用方言。
学生更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听老师讲普通话,这样更正式。有的学生即使是本地人也听不太懂方言,只有少数学生在家中使用方言与人交流。如果在家庭中都接触不到方言,也不主动讲方言,在外接受方言教育的积极性更不高。
(三)学校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地区不少学校教师并非南京本地人,这些教师本身并不会说南京方言,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日常教学以普通话为主,且很难参与到方言教学活动中。此外,令我们较为遗憾的是,在我们调查的所有学校中,学生们和老师都表示学校未曾开设过方言相关课程。
(四)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各地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作为使用方言的主体,有能力前往不同方言区工作或者定居。由于人口广泛流动,方言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绝大部分人优先选择普通话交谈。南京是一个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这便体现了普通话的优势,方言难以推广和传承与此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有的家庭的家长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方言区,这就使他们的日常交流以普通话为主,孩子自然难以学习方言。
其次,地方政策对当地方言的传承有着很大影响。以上海为例,上海话的语言环境受到外来人口增加而萎缩,在民间有关人士积极参与保护下,制作出了上海话拉丁化方案。2006年3月1日,上海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推出,提出成立专门课题组,建立上海方言库保护上海话。2012年9月初的新学期,首部小学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有望进入校园。南京话本身比较好懂,教育部门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方言教学课。正是由于缺少明确的政策扶持,一些学校和教师在谈及方言文化教学时都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再加上没有规范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阻碍方言教育的顺利开展。
最后,社会上对方言教育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盡管部分媒体大力推广和保护方言文化,但社会中绝大部分人对方言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也出现过对此表示“不现实”“不切实际”的回答。
三、建议
(一)引导家长澄清思想误区,方言教育从娃娃抓起。
孩子学习和使用方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方言教育应从教育父母澄清意识误区开始。由于语言教育存在误区,一些父母意识上排斥方言,使孩子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说方言。可见,人的观念在方言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观念是先导,决定行为。没有正确的语言观念,传承方言将流于空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观,首先必须澄清方言意识上的误区。我们建议家长首先树立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家长需要认识到自身在方言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重要性。淳朴的乡音饱含着真真切切、原汁原味的情感,只有饱含情感的方言才能真正传承给下一代,才能激起孩子对故乡的情感。
(二)建构课程框架,让方言教育走进课堂。
鉴于无锡市东北塘农坝小学进行校本课程“无锡方言文化的开发与实施”的探索与研究的先例,我们建议南京当地学校结合南京本地文化编撰方言教材,系统地把方言呈现在学生面前。根据现实情况开拓多种渠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夯实课程实施基础。建议教师从乡土文化角度让学生了解家乡方方面面的地域文化知识,尤其可以在语文课中适当增加地方戏剧欣赏等,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方言的文化底蕴及与地方文化的密切联系。倡导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性,激发学生对方言的学习热情。
此外,我们建议学校取消强制使用普通话教学的相关规定,提倡教师将方言带进课堂,并对人文学科教师进行方言培训。
(三)创造活泼的方言交流环境。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的观点,建议学校寻找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方言学习基地,营造丰富活泼的方言交流氛围。如:作为南京唯一的方言说唱曲艺,南京白局早在2008年就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进一步推动传承白局艺术,市文广新局与市教育局可以成立南京白局校园联盟,在全市部分小学开设教学课并推广白局教材,安排南京白局各级传承人走进校园,向孩子们普及推广南京白局的表演艺术蕴含的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本土文化。
(四)借助媒体平台将方言文化推广逐步社会化。
保护语言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不仅是个别学校的责任,更应当积极鼓励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曹志耘指出,与其他相关工作和科研项目相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最根本的特色在于社会化的理念和工作模式。目前看来,尽管方言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学校,但是媒体作为一大力量也应该深刻认识到方言文化保护的社会需求,适时推出方言相关系列节目有利于拉近与当地居民的亲切感,活跃家庭说方言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方言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和媒体合作,将方言口语技巧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带动学生学习方言的热情,强化学生的乡土情结,增强学生学习方言、传承方言和保护方言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则灵.语言生态背景下方言教育的功能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9(01).
[2]马积善.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若干问题和外语教学[J].河南社会科学,2006(5).
[3]成亚英.行知思想下的方言校本课程研究[J].教育周刊,2016(9).
[4]王兴燕.课程视野下的方言教育研究——以上海话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本论文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方言教育对方言传承的影响研究——以江淮官话和吴方言为例”(项目编号:2018139063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