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昊
从12月到明年2月,是长达近三个月的礼物季。人间的礼物相互流转之间,有个经济学观点叫做“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它的意思是,送礼者支付的钱,总是高于收礼者愿意为这件礼物支付的价格。两者之间的价差就是无谓损失。比如说,表达爱意的男生买到女生不愿意穿的衣服,不喜欢用的化妆品。某种意义上,礼物都是被过高估价的商品,全球消费者每年都在盛大的礼物季浪费大量金钱。当然,从经济整体层面叉另当别论。
我们最计较的倒不是金钱损失,而是礼品的无效。迷人的礼物需要同时具备两种截然相反的特质:既贴心,又意外。越是亲近的人,越了解彼此所需,无谓损失越小,但也越容易失去提供惊喜——即礼物的精神屬性的动力。为什么大超市和咖啡店的礼品卡是硬通货呢?因为它们最有助于减少无谓损失,最适合赠送生人以上、密友未满的对象;买起来不用动脑筋,却不会因此被埋怨。传统佳节期间经久不衰的无趣礼品,也是同理,它们类似于一种“礼物货币”。
经济学家曼昆说,送礼这种习惯的奇妙在于,大家对于现金的偏好必然大于实物,但当对方是在意的人时,人们的反应却全然不同。在诸多场景里,礼物是十分清晰的私人信息。其成本不止于钱,还包含挑选礼物的时间,在时间之上,心思和判断,甚至智慧和勇气,映射着内心人际关系的秩序。给不同的人,送不同的礼,这是我们害怕送错东西的原因。顺便一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生意伙伴送礼是另外一个分支话题。曾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在一次性的社交中馈送低价值的礼物,仍然能影响收礼者的决策。
送礼的要诀,是经过思虑而被认为周到的,若问有没有通行的礼物策略,也许还是有的。我的意见是,以个人收入的水平、在意对方的程度,来确定礼物的价格上限,然后就按照这个上限去送。不要被无谓损失所困,那个被高估的价格,恰好反馈着我自己的心意。既令我心安,又最能充分递送我的信息。可能有一点棘手处是,礼物太贵,是否会让对方有不堪其重的为难,破解之法仍是考量自身,只要你没有超出个人的支出能力,就不会“陷他于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