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過去的很长时间里,提到电竞,想要显得自己懂行,可能前三个疑问必逃不过“项目迭代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这个话题。这话题好像成了电竞绕不过的悖论,尤其是在移动电竞初热的时候,周期好像死神一样,卡着电竞的咽喉。
可是时间长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KPL联赛一天天的还在做,从国内联赛做到了世界冠军杯。《王者荣耀》游戏本身也完成了渠道的充分沉淀,在存量市场里活得好好的。到底问题出在哪,周末腾讯游戏研究院主办的TGDC上,CF/CFM的发行制作人陈侃讲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对应之下,正是“项目迭代”这个伪命题的真相。
从现有的资料追溯,大致是从2015年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关于电子竞技的讨论中有类似的论调出现。第一个发起者目前并不可查,但是从得出结论的时间节点向前归因的话,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向前推的一两年时间里,大致是传统电竞内容制作团队受到商业模式上挑战最强烈的一年。在享受了第一波页游联运的红利之后,曾经给硬件厂商当供应商的创业者们过上当家做主人的日子,好的比赛不断涌现。三星的撤出让不少人都在看WCG的笑话,给人打工是不靠谱的,自有的赛事IP非常的重要。
其实分歧早就发生在2012年初,CFPL是整个变化的起点,这里不展开说。
让所有人真正清晰感知到变化已经是在2014年。有的团队开始在厂商的支持之下吃肉,有的自有IP只能艰难维持,IPTV渠道本身也受到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一路走低。
变化的本质并不是新项目对旧项目的冲击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体量,而是很多从业者不愿意放下自己的信仰或者说傲慢,去接受新的东西。而很多之前的晚辈及时适应变化从而脱颖而出,享受更大市场带来的红利。
一直到今天,电子竞技本身的观众市场仍然没有进入存量市场,新的项目不断带来新的趋于成熟的游戏用户,把他们转化成为兼顾玩家和观众身份的爱好者,甚至变成陈侃反复提到的“云用户”。
过去二十年里,每一次项目的迭代都是一次新的机会,是增量市场中斜率短时间内变陡的时刻,可是对于那些被时代淘汰的人来说,就变成了项目迭代对行业的不利影响。
有人会说,在这段时间里确实有很多项目出现了问题,昙花一现。
陈侃的分享里从CF项目出发,展示了一些长线运营的洞察,也是对于项目迭代问题的一个合理解答。最基础的一点,PVP的模式,重复可玩性的保障,接下来是对数值和手感的坚持。有了底层的保护之后,看长周期的运营理念和参与感的建立,无论是在付费还是玩法上要尝试去跟进潮流的变化,敏感、快速并且能够及时反思。最后是通过赛事保持更多云用户的活跃。
从陈侃的分享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到底哪些项目会有基础成为沉淀用户开拓赛事的项目。而我们用目前成熟的电竞项目DOTA2、CS:GO、《英雄联盟》和《穿越火线》去印证的时候,这套方法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印证。
有了清晰的方法论,剔除了一些意见者的主观判断,我想现在可以清楚地来说项目的迭代和电竞赛事之间的关系了。别再做这种无意义的甩锅,而是摆正心态,思考下一步如何长线运营这些云用户,让他们有稳定持续的社交链和消费场景才是电竞赛事后半场的问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