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2019-01-07 01:36沈琦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沈琦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标明确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的内容。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结合这些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使学生在扎实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5-0064-03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应有所改变,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传授知识是基础,提升学生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是关键。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工作的具体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当前任课教师关注的教学热点。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的学习与解读,找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化学知识传授间的契合点,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夯实基础,提升宏观辨识能力

宏观辨识能力指通过细心观察,可对物质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进行辨识,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質及变化。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宏观辨识能力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剖析与细致讲解,促进学生宏观辨识能力的提升。众所周知,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依据。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尤其应严抓“理解”关,使学生牢牢抓住化学知识的本质,如此才能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围绕教材内容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入手,积极思考,认真解答,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时,为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常温下,将NO和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其物质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

(1)反应Ⅰ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写出该过程的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该问题立意新颖,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这对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解答的关键在于能够读懂图意。其中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2Ce4++H2=2Ce3++2H+,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4Ce3++2NO+4H+=4Ce4++N2+2H2O。结合反应Ⅰ、Ⅱ的离子方程式不难得出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2NO[催化剂]N2+2H2O。

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可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物质进行把握,加深对化学物质的宏观认识,对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认真实践,做好学生宏观辨识能力的培养工作。

二、加强训练,树立正确的平衡思想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反应是可逆反应,而可逆反应与平衡思想密切相关。考虑到化学平衡知识点较多且抽象,理解难度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加强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树立正确的平衡思想,以确保知识得以巩固,分析能力得以提升。一方面,精讲代表性例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代表性例题的积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精讲,尤其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使学生对例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够举一反三。另一方面,优选训练习题。高中化学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训练时应优选习题,避开“题海战术”,将提高训练质量与效率作为训练的重点。

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知识时,优选以下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密闭容器Ⅰ、Ⅱ、Ⅲ,其中向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向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向Ⅲ中充入2 mol CO和2 mol H2O,700 ℃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较容器Ⅱ中的多

D.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和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根据化学平衡知识可知,容器Ⅰ、Ⅱ的温度不同,其中容器Ⅰ中的反应速率快,A项错误。容器Ⅰ、Ⅲ由正反应达到平衡,由题干可知,容器温度升高,又因为容器Ⅲ投料为容器Ⅰ的两倍,即T3[>]T1[>]700 ℃,因此两者的平衡常数不同,K1[>]K3,B项错误。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多于容器Ⅱ中的物质的量,C项正确。若恒温,容器Ⅰ、Ⅱ中的反应等效,Ⅰ中CO的转化率和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但受温度影响,容器Ⅰ中的平衡左移,容器Ⅱ中的平衡右移,即CO和CO2的转化率小于1,D项正确。

平衡思想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思想。培养学生的平衡思想,可使其学会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与动态平衡的观点考查、分析化学反应,并对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进行预测,促进学生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巧用教法,增强模型认知能力

模型认知能力指能认识化学现象和模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多种模型对化学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并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同时基于物质及其变化信息构建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模型认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为增强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教法。一方面,围绕教学内容运用“球棍模型”为学生讲解模型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化学模型,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障碍。另一方面,结合具体例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现化学模型,帮助学生分析,进而找到解题突破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知识时,为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现象和模型间的联系,给出以下例题:白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则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A. (6a+5d-4c-12b)kJ·mol-1

B. (4c+12b-6a-5d)kJ·mol-1

C. (4c+12b-4a-5d)kJ·mol-1

D. (4a+5d-4c-12b)kJ·mol-1

众所周知,不同物质的模型结构差异较大,反应中的[Δ]H千差萬别。要想顺利解答该题,需对P4以及P4O10模型有深刻的认识,为此,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两者的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使学生清晰地知道涉及的物质化学键种类及其分布情况,再结合题干知识不难得出该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可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化学信息构建相关模型,加深对化学知识本质理解的同时,解决更为复杂的化学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意义重大。

四、运用实验,提高科学探究意识

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加以突破:其一,高中化学实验内容较多,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的组装、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透彻讲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实验仪器、实验步骤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其二,立足学生所需实验内容,积极创新实验情境,设置相关的探究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实验探究的能力,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打牢基础。

例如,“实验知识”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创设以下新颖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探究相关问题:

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可避免环境污染,其依据的原理如图3所示,则:

(1)负极的物质为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2)将足量镁粉投入水体中,24 h后测定NO3-的去除率与pH,如表1所示。初始pH=4.5的条件下,NO3-去除率低的原因为______。

(3)pH=4.5时,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的Fe2+,NO3-的去除率明显提高,为此做如下假设:其一,Fe2+直接还原NO3-;其二,NO3-破坏FeO(OH)的氧化层。做对比实验(如图4),可得到结论:                      。用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可和FeO(OH)反应生成Fe3O4。则加入Fe2+可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为 。

该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由图3易知,负极物质为Fe,正极NO3-得电子变为NH4+,电极反应式为:NO3-+8e-+10H+=NH4++3H2O。当pH=4.5时,FeO(OH)会覆盖在Fe3O4上影响电子的正常转移,阻碍反应进行。由图4可知,Fe2+无法直接还原NO3-。而Fe和Fe2+可提高NO3-的去除率,原因在于Fe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成为可导电的Fe3O4,有利于电子转移。

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及时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论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与时俱进,充分把握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向与未来趋势,做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以及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尤其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教师既要把握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又要明确相关要求,树立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观念,尤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积极践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2)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好教学效果评估工作,总结与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高中化学学习成绩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双重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80.

[2]  张莉芳.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4):163.

[3]  贺宏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71-172.

[4]  李倩倩,辛艳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9(8):86-87.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