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雷海霞,乔 利*
(1.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农林学院)
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是全世界危害较为严重、波及范围较广的水稻病害,俗称“水稻癌症”。稻瘟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叶瘟和穗颈瘟,可致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40%~60%, 甚至颗粒无收。施用化学农药是防治稻瘟病较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但随着农药品种和施用量不断增加,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采用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危害是经济且可持续的防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稻米中农药残留量, 提升稻米的食用品质,同时也解决了因抗药性导致病害防治效果下降的问题。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中国南北地区过渡带,水稻种植面积30万hm2以上,在全省水稻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防治稻瘟病是信阳市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室内培养稻瘟病孢子液喷施幼苗、注射待抽穗水稻植株,筛选抗稻瘟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供试品种:原丰早、9优418、信香糯1号、荃银。
2018年在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湖东试验基地选取水稻品种特糯2072上的穗颈瘟病原菌,保湿培养后分离纯化,接种到试管中待用。
配方:100 g健康稻秆、40 g玉米粉、15 g琼脂粉,定容至1 L,调节pH值7左右。制作方法:把稻秆剪成10 cm左右,放入锅中煮沸30~40 min,将煮好的稻秆水用纱布充分过滤后待用。把玉米粉和琼脂粉加入稻秆水中,边倒边搅拌,待充分沸腾溶解后倒入锥形瓶,封口灭菌后待用。
将试管中的菌株用接种针取下放入倒好的PDA平板中,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5~7 d。用1 cm打孔器取平板菌株放入稻秆玉米粉产孢培养基中,置于有黑光灯的27℃恒温培养箱中,光暗交替培养8 d。待菌丝基本全覆盖住培养皿后,置于有黑光灯的27℃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光照培养48 h后待用。在培养皿中倒入少量无菌水,有软毛刷轻轻地把平板表面菌丝刷下、融入水中,刷两遍后倒入三角瓶,把刷过的平板用封口胶封好置于有黑光灯的27℃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刷下的孢子液进行镜检,在一个视野中大概有30~50个孢子,用血球计数板计算孢子量,调节孢子悬浮液浓度,使最终浓度为3×105~4×105个/mL。
接种时期为水稻倒2叶前后至抽穗前,采用注射接种法接种。用医用注射器吸取孢子液,在倒3叶叶腋下2~3 cm处注射1 mL。每个品种接种30穗。2018年7月31日接种后挂牌标记。
病级记录采用全国统一方法及标准,在黄熟期观察记载穗颈瘟的发生情况,只要有颈瘟和粒瘟发生就定为感病(S),全部未发病就定为抗病(R)。感病株超过25%就定为感性品种,低于或等于25%就定为抗感分离品种,全部未发病就定为抗性品种。
由表1可以看出,原丰早和荃银为感性品种,接种稻穗几乎全部发病,荃银发病情况更为严重。9优418和信香糯1号发病的植株较少,感病率低于或等于25%,为抗感分离品种。
表1 稻瘟病病级记录结果
9优418、信香糯1号对稻瘟病有一定的抗病性,原丰早和荃银对稻瘟病基本没有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