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阳 杨雨杰 宋 莹 齐晓红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循证护理理念是在循证医学理念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护理概念,其核心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证据为患者提供服务。肺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我国主要治疗肺癌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但临床实施中,发现患者在放疗治疗中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临床护理质量[1]。为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本研究以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为对象,在他们中展开循证护理模式,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接受放疗治疗的肺癌患者102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51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2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8±2.8)岁。实验组有患者51例,男患者32例,女患者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2.7)岁。这两组研究对象都没有其他基础病,并且都能够进行交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对研究对象使用了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放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等问题,对此进行常规护理。再此基础上监测生命体征、用药护理、生活健康指导等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针对实验组的护理,我院成立了循证护理小组,组长由放疗科的护士长担当,并由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护师级护士担任责任护士[2]。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由循证护理小组的责任护士负责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由组长负责监督护理工作的实施进展。具体操作如下:
1.2.1 皮肤护理: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的过程中,放疗相关性皮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患此病的患者早期可出现局部视野皮肤的色素沉着,同时伴有皮肤瘙痒、大小水泡、皮肤溃烂、干性脱皮、皮肤溃疡、皮肤坏死等症状。轻度放疗相关性皮炎可不给予相关处理,在停止放疗治疗后可自行愈合,但当皮肤破损程度达到50 Gy以上,就会出现不可愈合性放疗相关性皮炎。为了有效地避免此放疗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护士应该指导放疗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天进行洗浴,保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出现了局部皮肤瘙痒等症状,护士要告知患者不可以用手抓挠瘙痒部位,也不可以用水或者其他清洁液体清洗皮肤瘙痒处,而应告知医师,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止痒药治疗。如出现皮肤溃疡,护理人员可通知主治医师更换其放疗的部位,同时告知患者避免冷热刺激,禁用热水袋,穿柔软、宽松、棉质内衣,并对其溃疡面进行湿敷治疗。
1.2.2 心理护理: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发现,肺癌放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们在心里上除具会对医护人员、家属有更高的依赖程度外,还会出现情绪多变,保护性意识增强,自我感觉异常等心理状态,这些心里状态会产生恐惧、多疑、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多数患者往往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心理反应,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严重影响放疗的效果,同时也会降低治疗的依从性[3]。为了降低这种影响,护士需要在放疗期间依照患者病情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搭建高质量的护患关系,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跟患者沟通,交流疾病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树立患者治愈的信心;其次,在患者接受每项治疗前都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的内容,从而让患者和家属对每项治疗有更深刻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的产生,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同时护士应向患者广泛科普疾病相关内容,特别是情绪波动对机体健康的影响,鼓励患者向护士倾诉自己的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使患者得到宣泄;最后,加强对患家属的心理疏导,嘱家属多关心患者多为患者解决身心需要,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心。通过心理护理,改变了患者对癌症和放疗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信念。
1.2.3 骨髓抑制护理:放疗治疗可以使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出现血细胞减少等不良现象。对此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血常规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放疗患者血小板过低应予保护性隔离,对血小板严重降低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压迫止血的时间,避免引起因血小板减少发生出血。如果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仍没有得到缓解,可以根据情况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严重者输注血小板,必要时可以稀释药物的浓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减慢输液速度来减少局部刺激。同时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牙龈出血、恶心呕吐、鼻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1.2.4 消化系统护理:消化系统并发症同样是肺癌放疗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以及放疗性食管炎等。这些不良症状可以通过有效预防来避免,护士可以为放疗患者规划规范的放疗饮食,可以食用粥、奶粉等流质半流质饮食。并告知患者在接受放疗后的一个小时内尽量改变卧位方式。大量临床护理实践发现,放疗后三个小时左右可以进食。对于腹胀,恶心等症状的患者,护士要嘱咐患者少食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并适当进行辅助治疗,如服用维生素等。
1.1.5 呼吸系统护理:放疗时同样可以引起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如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多次放疗时容易发生放射性肺炎,这将增加治疗的难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等。国内研究报道,我国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为7.4%~29.6%,为预防放射性肺炎,护士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避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保持病房通风良好;指导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预防发生感冒;指导患者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取,通过适当锻炼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心肺功能锻炼来增加患者的心肺功能。
1.3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利用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指标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为90.20%,对照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为68.27%,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更有优势。
循证护理就是以有价值、有根据的科学研究结果为理论依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运用证据来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种实用性较高的护理方法。对102例肺癌放疗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临床照护,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患者的病情需要,制定护理方案,从而为患者实施专业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充分利用护士的理论经验、实践经验,避免护理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保证护理活动有理有据,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对于放疗的患者,着重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做好心理安抚和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服务。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躯体和心理的不良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对于护理人员,在进行循证护理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了解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从而使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循证护理的理念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要求医护人员在制定护理方案与实施护理措施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对肺癌放疗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对护士护理的满意度,体现了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原则,为整个医疗团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