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
失眠,中医又称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者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本病属于西医的睡眠障碍,是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等,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絮乱而致[1]。中医将失眠分为胆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胆气虚5种证型。其中心肾不交型失眠以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数为临床表现[2]。笔者对穴位疗法治疗此型失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1.1 单纯针刺 周博等[3]采用调神益肾针刺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益肾针刺组(治疗组)、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选主穴为:上星、印堂、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三阴交太溪,根据不同兼证选择配穴,如肝阳上亢选择太冲、合谷心脾气虚选择足三里;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疗效评定显示:调神益肾针刺组较西药组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降低更加显著,调神益肾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7%。丁艳[4]将10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原络配穴针灸治疗,选取双侧神门、支正、太溪、飞扬穴,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行提插捻转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印堂、四神聪、神门、安眠、照海、申脉、心俞、肾俞,行提插捻转补法。每日1次,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0%和92.0%,对照组为12.0%和86.0%,表明原络配穴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显著疗效。吴银霞[5]采用泻南补北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符合标准的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取百会、安眠、神门、心俞、太溪、肾俞,治疗组接受泻南补北针法,对照组接受单纯针刺治疗,每周治疗3次,3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后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杨欣鹏等[6]通过“四水”-泻南补北的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选百会、四神聪、申脉、照海、神门等为主穴,以太溪、水泉、少海、极泉等穴为辅,治疗15 d后,观察病案显示患者在不服用任何药物的前提下,每日睡眠可达7 h左右,随访半年未复发,疗效显著。任青田[7]采用原络大接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筛选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原络大接经法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按十二经气流注的次序,针刺的次序依次为:太原-偏厉-冲阳-公孙-神门-支正-京骨-大钟-大陵-外关-丘墟-蠡沟;对照组选心俞、肾俞、照海、申脉、神门、三阴交、安眠、四神聪;两组均隔天针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个周后:治疗组PQ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原络大接法在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有一定疗效。刘泉宏[8]采用调节阴阳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64例心肾不交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节阴阳针法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选穴以任督二脉阴阳跷为主:气海、关元、中脘、百会、神堂等;对照组取四神聪、神门、照海、申脉等穴;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7%。陆文娇等[9]观察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的治疗方法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通过对照随机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组(A组)和药物组(B组)各30例。A组取双侧: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肺俞;B组予枣仁安神胶囊每日睡前口服治疗。共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结果表明:与B组的总有效率70%相比,A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于潇[10]以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选取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督脉经穴,主穴选:神庭、百会、风府、大椎,配以四神聪、安神、内关、太溪、照海;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取穴同治疗组配穴;治疗30 d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且在改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傅兰萍[11]将96例老年性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取穴法行针灸治疗,取太溪、神门、照海、申脉、安眠、四神聪、印堂;观察组予灵龟八法开穴为主针,以患者治疗时辰作为依据,算出需开的八脉交会穴,包括足临泣、后溪、申脉、公孙、外关、内关、照海、列缺、太溪、神门并严格按照灵龟八法开穴法进行针刺,采用毫针迅速直刺,施小幅度捻转,两组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照组(70.83%),表明灵龟八法开穴为主针灸治疗老年性心肾不交型失眠效果显著,可达到改善睡眠,交通心肾的作用。
1.2 特殊针刺治疗
1.2.1 腹针治疗 曹承萍[12]将60例心肾不交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腹针治疗: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双侧滑肉门、阴都、气旁、外陵。对照组运用常规针刺:取神门、百会、四神聪、印堂、安眠、照海、心俞、肾俞。两组每次30 min,每周3次,疗程为4周。结果显示:治疗和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93.3%,腹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显著且相当;腹针组在PSQI总分以及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因子方面较对照组下降显著,证实腹针治疗可起到改善睡眠,缓解心肾不交型失眠程度的作用。
1.2.2 眼针治疗 刘悦[13]纳入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使用眼针疗法,针刺心区、肾区:以0.5寸毫针在相应眼穴区距眶内缘2 mm处,平刺,由此区始点向终点方向,刺入真皮,至皮下,不施捻转手法,留针10~20 min;对照组口服参芪五味子片,3次/d,5片/次;严重者予地西泮片5 mg,夜间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无效4例,显效1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无效1例,显效1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眼针够明显改善患者失眠及相关临床症状。
1.2.3 电针治疗 张荣等[14]采用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电针百会、神庭、太溪、神门等6组远离心脏等穴治疗,手法得气均用中等刺激强度持续1min,然后运用脉冲针灸治疗仪将6组穴位通电治疗,选用连续波,频率为 6 Hz,以患者耐受为适当强度,留针20 min,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乌灵胶囊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1.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1%,电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1.2.4 掀针治疗 吴承翰[15]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掀针实验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揿针治疗组选双侧的然谷、前谷、神门、太溪穴交替使用。每次留针3 d,3日后双侧穴组交替。治疗时间为每周2次。中药治疗组予交泰丸浓缩科学中药颗粒剂,每天服用3次,一周服用五日,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掀针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疗程结束1月后随访,掀针组总有效率为90.00%,中药对照组降至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掀针治疗方法效果明显。
董鸿智等[16]纳入84例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麦粒灸治疗组42例,中药对照组42例,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治疗组取穴两侧神门、支正、太溪、飞扬,在穴位上置大小如麦粒的艾柱于穴位上灸,每个穴位灸3壮,每天治疗1次;中药对照组口服“天王补心丹”,每次1粒,每天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麦粒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中药对照组为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PSQI积分及睡眠质量分级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麦粒灸治疗组对其改善程度优于中药对照组。张鑫鑫等[17]将42例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物灸法治疗: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取穴、配药施灸。以附子、黄芪按1∶1主方制成药饼,每穴放一药饼,上置艾柱,共灸4柱,单日均灸关元、气海穴,双日心脾两虚者灸心俞、脾俞、肝俞,心肾不交者灸心俞、肾俞、肝俞;对照组睡前口服氯硝安定治疗;两组观察30 d。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0/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0%(13/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证实隔药物灸法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治疗有效。
3.1 穴位注射 李种泰[18]对55例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刺五加注射液予穴位注射治疗,取双侧安眠、少海、然谷,每穴注入1 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5%。电话随访1年,在临床痊愈32 例中,其中6例因精神刺激后复发,经采用上述穴位注射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其它26例均未复发,表明穴位注射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肯定。
3.2 穴位埋线 肖银春[19]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采用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埋线位置:心俞、脾俞、肝俞、肾俞,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每天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31/3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且治疗组匹兹堡睡眠指数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穴位埋线方法疗效确切。
3.3 耳穴治疗 陈璐等[20]将8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贴压神门 、交感、枕、脑干 、心、肾等穴位;对照组用去除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贴贴压与观察组相同的穴位。两组在治疗时逐个按压耳穴2 min,耳穴贴压保留3 d,更换至另一侧耳朵进行贴压,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表明耳穴贴压治疗可明显改善该心肾不交不寐睡眠质量。
熊灿东[21]在药物基础上联合针刺的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86例符合病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口服乌灵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远心穴”治疗,选穴:百会、通里、三阴交、太阴、中脘、太冲、三阴交、太溪、神门等头部与四肢等远端穴位。治疗1个疗程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83.72%,表明该法疗效较好。宁飞[22]观察针刺结合俞募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选穴:印堂、四神聪、神门、照海、申脉、安眠,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组针刺选穴同对照组,结合俞募配穴埋线治疗。穴位选穴:巨阙、心俞、京门 、肾俞,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表明该法取得良好效果。仝秀琪[23]采用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穴位注射结合针灸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对照组取:印堂、四神聪、神门、照海、三阴交、太溪。治疗组针刺选穴同上,出针后用薄芝糖肽注射液注射双侧神门、太溪、三阴交穴。经过两个疗程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穴位注射结合针灸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陆克艳[24]采用体针配合耳穴埋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体针体针配合耳穴埋线治疗,B组采用体针治疗,C组采用耳穴埋针治疗。体针取: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申脉、照海、太溪、太冲;耳针:心、肾、肝、胆、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单耳取穴,两耳交替;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A组HAMA、PSQI总分较B、C组下降明显;A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B、C组总有效率76.67%、73.33%,体针配合耳穴埋针疗效可靠。杨赟璐等[25]将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针刺神门、百会、印堂、三阴交等穴。治疗组针刺选穴同上并配合耳穴贴压: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即神门、交感、心、脾、肾等穴;4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 %,说明耳穴贴压配合针刺临床疗效显著。杨依典[26]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结药贴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将90例患者按1:1:1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一、对照组二。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和药物敷贴(吴茱萸研磨后以陈醋调成);对照组一予普通针刺治疗:神门、百会、安眠、内关,配合耳尖放血;对照组二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总有效率分别为70.37%、48.14%,表明了针刺结合药贴涌泉穴方法能显著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黎玉宣等[27]采用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对心肾不交型失眠,将10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取壮医脐环穴中的脐环6穴、脐环12、涌泉穴(温针灸);对照组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取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心俞、肾俞、申脉、照海等穴,其中肾俞、照海用补法; 心俞、申脉用泻法,其余用平补平泻法;各组每周治疗 5 d,10次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观察组评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该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优。滕斐[28]对2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采用针刺加拔罐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取百会、印堂、神门、内关、太冲、太溪、足三里穴针刺治疗,起针后脐周4穴(水分、阴交、双侧肓俞)拔罐,疗程1~3月。观察临床疗效,有效5例,无效2例,治愈10例,总有效率为90%,说明通过此法可调畅全身气机,达到心肾相济、阴阳相交,从而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方法丰富多样,如单纯针刺、电针疗法、耳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灸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如联合药物、俞募配穴法、埋线、穴位注射、耳穴贴压、药贴、拔罐等,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在部分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① 样本量不够大,且几乎都是来源于门诊,造成样本量过于片面,代表性不强。② 现有的研究为临床总结和疗效观察,治疗机理及试验研究较少,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更多是根据患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评定和医生采集四诊信息判断,具有一定主观性,可能导致实验结果有偏差。③ 部分试验未按照严谨随机、对照、重复的科研实验要求,可重复性低。④ 缺乏后期长期随访观察记录,使得临床证据不足、不够充分。因此,应注重规范治疗方案,扩大样本量,规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立,研究变量的控制,加强对针灸治疗失眠症机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