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身体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9-01-07 13:22王梅施俊邱卓英李安巧李欣钟勇黄珂王国祥刘巧艳张田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智力残疾人

王梅, 施俊, 邱卓英, 李安巧, 李欣, 钟勇, 黄珂, 王国祥, 刘巧艳, 张田丽

1.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湖北武汉市430079;2.十堰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湖北十堰市442000;3.WHO-FIC中国合作中心,北京市100068;4.中国ICF 研究院,山东潍坊市261053;5.中国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分级、评估与康复(运动)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河南郑州市450001;6.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100068;7.中国康复科学所,北京市100068;8.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运动休闲学院,广东珠海市519085;9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市215021

身体活动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很多益处[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指出,儿童和青少年应每天累计至少60 min 中到高强度身体活动,而且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活动[2]。对于儿童,身体活动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内的玩耍、游戏、身体运动、交通往来、娱乐、体育课或有计划的锻炼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增进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维持健康体质量,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智力残疾儿童表现为智力功能障碍和适应性行为受限[3],并经历各种负性健康结果和健康状况,如焦虑、肥胖、心肺功能和肌肉功能减退等。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可以改善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对预防继发残疾、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增进社会融入有重要意义。

智力残疾儿童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4-6]。Wouters等[7]调查发现,53%智力残疾儿童的身体活动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的要求。第二次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智力残疾儿童约988 万[8],约占总人口的0.75%,占总残疾人口的11.9%。对智力残疾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智力残疾儿童参加身体活动的意义

1.1 改善体适能

智力残疾人群属于健康状况多发的高风险人群[9]。智力残疾儿童的各种并发症使患儿参加身体活动的难度增加。如本体觉较弱、关节和步态不稳,以及理解力下降等,使智力残疾儿童存在较大的跌倒或受伤风险。许多智力残疾人久坐少动,导致超重或肥胖,最大力量较小,最大摄氧量较低[10]。智力残疾成年人定期参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的患病风险[11];参与抗阻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运动范围[12]。参加身体活动改善体适能后,智力残疾儿童可在多方面获益,如减少肥胖的发生,减少跌倒风险[13],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减少患2 型糖尿病、关节炎、高血压和抑郁症的风险[14]。

1.2 提高运动技能和功能性活动能力

儿童期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影响成年后的生活方式。智力残疾儿童往往存在运动障碍,又易受家庭、社会中种种不利环境因素的限制,以及自身动机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运动能力的发展受限。智力残疾儿童定期开展多种身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培养运动技能,还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成年后因久坐不动出现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3 改善整体功能

智力残疾儿童的社会参与能力提高,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非常有意义。van Wely 等[15]认为,残疾儿童的身体运动及运动康复的项目,应该与日常生活方式相结合。他在对49例儿童进行运动干预时,将穿衣、如厕、饮食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加入到练习内容中,经过1年干预,儿童的社会参与能力、自我感受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

1.4 促进健康

戴昕等[16]对北京市106 例智力残疾儿童体质调查发现,超重和肥胖是智力残疾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身体活动模式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应尽早进行身体活动干预[17]。伴有唐氏综合征的智力残疾人,心肺功能比其他无唐氏综合征的智力残疾人要差。轻中度智力残疾人肥胖率高,重度智力残疾人可能受经济条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体脂百分比总体上要低一些[11]。长期进行有氧运动有利于智力残疾儿童维持正常体质量[18]。

1.5 促进融入社会

身体活动是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缓解残疾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有效改善残疾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体质,最大限度地代偿功能残疾。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可以扩大残疾儿童的社会活动空间,获得更多的社会鼓励和支持,并激励他们尽快融入社会。身体活动也能改善心理功能,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力和潜能开发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使其面对现实,乐观积极地创造条件。在活动中,智力残疾儿童可以改善社交,获得来自社会的激励与支持,鼓励他们融入社会。

2 影响智力残疾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因素

智力残疾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状况受家庭、自身条件、社会激励及包容性项目或设施等多种因素影响。

2.1 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于智力残疾儿童的身体活动参与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的情绪对智力残疾儿童的社会行为有直接影响。对家长进行相关身体活动的必要性宣传,进行家庭身体活动知识普及,可有效提高智力残疾儿童在家康复、锻炼的效果,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开支,减轻社会负担。家长应担负起为智力残疾儿童创造身体活动机会的责任。家长应安排适当的家庭活动,寻求支持机构的帮助和合作,确保智力残疾儿童有足够参与身体活动的机会。

2.2 自身因素

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功能、心理因素、行为问题和身体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身体活动的参与度[19-20]。唐氏综合征患儿家长认为,与唐氏综合征相关的身体特征是一个比一般智力残疾更大的活动障碍[20]。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可能由于体格差异较大,不能与比同龄的正常孩子分到同一个活动小组[19]。智力残疾儿童也可能由于理解和沟通能力不足,而被其他儿童排斥[21]。

2.3 社会激励因素

社会激励是智力残疾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有力促进因素[20]。与同龄人的互动为身体活动提供目的,也为同伴支持提供机会。61%父母认为,他们的智力残疾子女缺乏朋友[21],导致智力残疾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同龄人进行自由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22]。如果没有社会激励,智力残疾儿童可能更少参加身体活动,更倾向于选择久坐的生活方式[23]。

2.4 适应性身体活动项目设计及无障碍体育设施和环境

缺乏适应性的项目及无障碍运动设施也是智力残疾人参与身体活动的障碍因素。适合残疾人的包容性活动项目很少,缺乏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项目[19-20]。主流的活动项目由于开放时间短、工作人员缺乏残疾人融合发展方面的知识、参与活动的人(包括工作人员、其他正常儿童以及家长)对智力残疾儿童存在偏见或歧视等原因,显得包容性不足[20]。

3 促进智力残疾儿童参加身体活动的方案设计

3.1 设立适应性的活动目标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各种身体活动,可增加智力残疾儿童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水平,增加智力残疾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加他们参加身体活动的时间。通过设计器材较易获得、场地条件受限较小、有趣味的身体活动方案,可吸引智力残疾儿童长期参与身体活动,尽量达到每天活动时间1 h。

3.2 设定适应性身体活动类型

下面主要对适应性体适能活动作出说明。

3.2.1 速度训练

3.2.1.1 10米折返走

在地面用粉笔划一条横线作为起点,离起点10 m处划一个圆圈标记。多名智力残疾儿童站成纵列,双手搭在前一位同学的肩上,排队前行至标记处再绕过标记折回起点。可轮流让不同儿童作为带头人。每次3~5个折返,每周3次。

3.2.1.2 10米折返跑

在地面用粉笔划一条横线作为起点,离起点10 m处地上划一个圆圈标记。两人一组从起点起跑,跑到标记点处后再迅速跑回起点。若场地较小,可改为5米折返跑,总距离20 m。每天3~5次,每周3 d。

3.2.2 肌力训练

3.2.2.1 俯卧撑

站在墙边,练习用手推开身体,完成立式俯卧撑。待儿童学会动作后,可在桌子边练习俯卧撑。高年级的儿童可在地上完成俯卧撑动作。每组5~10 个,每次2组,每周3次。

3.2.2.2 平板支撑

在地面以肘或腕行平板支撑,持续1 min。每次3~5组,每周3次。

3.2.2.3 跳远

在地面用粉笔划一条横线作为起点。儿童在起点后站成一排,听到口令后一起往前跳。测量跳远距离。每天5~10次,每周3 d。

3.2.2.4 掷沙包

在地面用粉笔划一条横线作为起点。儿童在起点后站成一排,听到口令后一起将沙包掷向前方。每天5~10次,每周3 d。

3.2.3 灵敏性训练

3.2.3.1 双足连续跳

在地面用粉笔划一条横线作为起点。距起点20 cm处放一个沙包,然后每隔50 cm放一个沙包,共10个。在最后一个沙包处划一条横线作为终点。听到口令后,儿童双脚连续向前跳。每天2~3次,每周3 d。

3.2.3.2 球类活动

将一个充气橡胶软球装在网兜内,儿童将网兜一头拿在手中,单脚踢球。每组10 次,每天2 组,每周3 d。

3.2.3.3 跳绳

可练习单人跳绳,或由两名教练在两边摇绳,儿童在中间跳绳。每天20~30 min,每周3 d。

3.2.4 平衡训练

在地上画一条3×0.1 m 的小河,儿童从一端走到另一端。每天折返5~10次,每周3 d。

也可以做一些团体活动。如单足站立1 min。为增加趣味性,可两人一组,在专业人员保护下,互相用手推对方,抬起足后落地的一方胜出。每天3~5次,每周3 d。

3.2.5 呼吸训练

让儿童用力吹气球。可连续吹多个,也可放气后再吹。每组5~10次,每天2组,每周3 d。团队边唱边跳,唱歌同时加上手、脚动作。每组2次,每天2组,每周3 d。

3.3 运动量

大多数指南均推荐智力残疾儿童应在1 周内每天参加60 min中度到剧烈身体活动。

4 智力残疾人身体活动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4.1 考虑个体差异性

在组织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团体活动时,应考虑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有充足的专业人员陪同,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活动。考虑到智力残疾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较差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身体活动过程中应控制好运动强度和时间,建议进行较低强度运动处方。除了锻炼儿童走、跑、跳、投的身体活动外,还应进行一些核心力量练习,以促进儿童的平衡、协调能力。智力残疾儿童可参加有意义的休闲活动,如集体游戏,团体体操等。在活动执行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安全,发现儿童疲劳时应及时调整。

Hands等[24]提出,身体活动要根据个体差异展开,如女孩柔韧性好,男孩运动能力强等。这些建议对智力残疾儿童同样适宜。

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身体活动之初,需要父母等亲人陪同,需要专业人员指导。指导人员要保护儿童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避免受伤,进行情绪安抚,减少智力残疾儿童的抵触心理。

4.2 设计个别化方案

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身体活动指导时,应该根据其年龄、功能状态、动作熟练度水平,以及实际需求来设计训练方案。开展身体活动前应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智力残疾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年龄、性别等差异,制定个别化训练方案。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简单、有趣、易行的原则,以提高智力残疾儿童参与积极性;在活动中应有意识增加游戏,尽量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

4.3 提升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参与

提高家长帮助智力残疾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意识。与正常发育的儿童相比,智力残疾儿童的身体活动参与更依赖于学校[25]。因此应鼓励学校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必要支持,开展包容性身体活动。另外,还要通过教育支持、技术指导人员支持、环境支持和社会保障支持等多方面支持措施,确保智力残疾儿童更好参与身体活动,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社会适应行为;促进智力残疾儿童的医疗、教育和社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融入社会。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智力残疾人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我骄傲
欢乐智力谷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