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其华(山东省利津县畜牧局)
1.优势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各业,均实现了与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有机结合,培育了产业聚集度和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6大优势产业区和东北部、西北部3个大型生猪养殖基地,建成规模畜禽养殖场(区)2047家,形成了以大地乳业、澳亚牧业为代表的现代奶牛产业体系,以印尼佳发、昌泰牧业为代表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以盐窝肉羊园区、新发牧业为代表的现代肉羊产业体系,以正邦、正大、牧原、力大王为代表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以华誉集团、博大公司为代表的现代肉鸡产业体系,以六合集团为代表的现代肉鸭产业体系,以瑞祥公司为代表的现代蛋鸡产业体系。
2.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东营市建立并完善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兽药饲料追溯系统,全市6家兽药生产企业、148家兽药经营单位、26家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全部通过了GMP、GSP质量管理认证。241家养殖企业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168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培育了华誉肉鸡、奈高牛奶、众赢鸡蛋等一批畜产品品牌。
3.畜牧园区化、工厂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澳亚牧业、大地乳业等万头奶牛场,产奶牛年均单产超过10吨,产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印尼佳发集团3万头肉牛场项目部分投产,现存栏肉牛8000多头,为东营市肉牛产业的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新发牧业5万只肉羊场的建成并良好运营,为肉羊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模式;正邦、正大、牧原3个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的陆续建成和投产,给东营市的放心猪肉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处理鲜奶800吨的恩泽乳业已经投产运营,日处理鲜奶740吨的澳亚牧业乳制品加工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13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场14个,省级示范场100个,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奶牛场5家,千头以上规模肉牛场2家,5万只以上规模肉羊园区5个,10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5个,百万只以上规模肉禽场36个,培育家庭生态牧场156家。
4.畜牧业环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东营市划定禁养区1584个、面积2209平方千米,限养区2892平方千米,适养区2702平方千米。与市环保部门共同开展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关闭搬迁工作督导及后续工作的指导。全市禁养区内关闭搬迁任务已完成99.29%。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81.28%,畜禽养殖粪便、尿液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2.26%和61.06%。建设沼气池26个,设计规模9万立方米,年处理粪便及污水172万吨;有机肥企业10个,年处理粪便26万吨,年加工商品有机肥12万吨。全市4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已投入运营,设计日处理能力112吨,建立收集暂存点126处,涵盖全市40处乡(镇、街道)和所有规模养殖场。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市级财政补贴资金1000万元,在全市培育的30处示范点全部达产,示范引领作用已明显显现。
5.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加强。东营市澳亚牧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合作建设高产奶牛良种基地。结合本地实际,推广应用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6种、组织模式4种。加大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市奶牛群体质量不断改善,高产奶牛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全市产奶牛平均单产突破了9.1吨。
1.粮改饲典型模式。一是自有土地,种养结合模式。牧场通过流转土地,自己种植或承包给农户种植的模式。如大地乳业、澳亚牧业、广饶县大王镇阳光奶牛场等。二是订单收贮模式。牧场与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或农户签订收购协议,通过订单保障饲草收储和种植农户的利益。如东营市柏拉蒙奶牛繁育有限公司等。
2.粪污处理利用典型模式。一是大型沼气发酵处理模式。澳亚牧业、大地乳业等规模化养殖场通过建设大型沼气池,将粪便污水通过厌氧发酵处理后,降低氨氮和COD,达到降解和消纳的目的,处理后的沼渣,就地农田利用或生产商品有机肥;沼液生产有机肥和农田冲施利用。二是生产有机肥处理模式。养殖场产生的粪便通过固液分离或添加辅料等方式,降低水分含量,加入微生物菌种进行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分普通堆积发酵、一体化发酵设备发酵等多种模式。如山东天红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肉鸡养殖场、东营科润牧业有限公司、广饶县广饶街道李玉汝蛋鸡养殖场等,均采用一体化发酵设备进行处理,东营市柏拉蒙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广饶县大王镇恒信奶牛场等,通过堆肥模式进行发酵处理。三是污水仿生态处理模式。东营广益农业有限公司、山东光聚生态养殖场、东营安和牧业有限公司等将污水收集到污水池中,加入菌种进行发酵降解后,用于农田灌溉或冲施,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
1.粮改饲工作典型案例。澳亚牧业将周边的6000余亩土地流转过来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甜高粱、小黑麦等牧草,保障牧场饲草供应,同时用于消纳牧场粪污处理后产生的沼液沼渣等。澳亚牧业与广饶县鹏昊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丰农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绿原谷农场等公司签订种植协议,将流转的土地租给农户,为牧场种植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牧场进行订单回收,土地租金从收储青贮饲料款项中扣除,牧场粪污还田消纳,同时起到增产增收,改良土壤的作用。
2.粪污处理利用典型案例。
(1)大型沼气发酵处理模式。大地乳业牛场粪便、污水通过粪污收集系统进行收集,粪便通过有机肥加工系统生产有机肥;污水通过沼气工程进行厌氧发酵,沼气用于发电及商品气出售,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沼液一部分通过水肥一体化用于农田灌溉施肥,一部分通过深度处理后或回用或达标排放。
澳亚牧业采用水冲粪模式进行养殖,建设有3000立方米沼气池2个,粪便污水通过厌氧发酵后进行固液分离,沼渣约三分之一用于回填牛卧床,三分之二作为有机肥进行销售。沼液经氧化塘暂存降解后,约三分之一用做冲洗水进行循环利用,其余用于周边6000余亩农田灌溉。
东营蓝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成立教学科研基地,做活产学研结合文章,提高科技成果孵化能力。养殖基地在场区内建起2000立方米的沼气池1座,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沼液、沼渣,形成“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种植业”的良性循环系统,沼液、沼渣用于东营蓝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自有3500亩生态农业种植基地使用,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2)商品有机肥生产模式。山东天红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肉鸡养殖场,年出栏肉鸡120万只,养殖场采用自动清粪系统进行机械干清粪,污水主要来源于肉鸡出栏后的冲洗水,产生量较小,养殖场建设了固体粪便存放场和污水处理池,完善了雨污分流管网,购置了智能高温好氧发酵设备。养殖产生的鸡粪与发酵菌、回流物料、生物质(农作物秸秆、壳类等有机废弃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其达到合适的含水率(65%),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对畜禽粪便内有机质进行分解、腐熟,将物料转化成有机肥原料,直接销售或用于公司自有苗木基地追肥。污水经管网收集到污水池,加入菌种进行发酵降解,用于自有苗木基地冲施。
(3)仿生态粪污处理模式。东营广益农业有限公司饲养父母代种鸭6万套,采用封闭式无水旱养环保配套技术进行养殖,鸭舍内铺垫稻壳垫料,鸭粪经垫料床内自然有益微生物菌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每个鸭棚饲养肉种鸭1万只,垫料一个饲养周期(18~24个月)彻底清理一次,清理后的粪便经暂存和堆积发酵后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或直接销售。污水采取污水池收集仿生态降解后利用。鸭场污水主要来源于饮用水外溢,产生量较小。污水首先进入集水池和初沉池进行缓冲沉淀后,进入预反应池,预反应池内添加菌种,菌种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和海洋等生态环境,所以称之为仿生态处理模式。在高效微生物的作用下,对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产生的有机质浮渣和无机沉淀物进入渣池,收集后可制作有机肥。处理后的水进入生态反应池和生态滤池,在厌氧和好氧不断切换的条件下处理后,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分解,达到可以直接冲施农田或藕池进行利用的目的。公司在净化处理池旁边空地建造1万平方米藕池种植莲藕,形成了人工湿地。经过净化处理的粪水抽入藕池进行消纳综合利用,年可处理污水600立方米。公司利用养殖场周边的68亩土地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沉淀沟与沉淀池中的粪渣进行定期清理,经堆积发酵后用做蔬菜、粮食生产追肥的基肥,生产无公害蔬菜和小麦、玉米。用发酵处理的粪水灌溉消纳,形成“养殖—有机基肥—种植”的良性循环。
一是养殖用地、资金不足,制约规模扩大。新建、扩建养殖场所需要的土地问题、养殖业融资难成了阻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滞后。特别是对于小型养殖场区,因受资金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推广难度更大,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绿色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提升畜禽养殖场区。搞好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努力规范和提升现有规模以上养殖场区标准化、生态化水平。积极开展各类标准化示范园场区、畜牧旅游示范场等的创建,打造生态、特色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积极争取创建省、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