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睿瞳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英国地区并不产茶,但是英式茶文化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声誉。发生这种现象与英式茶文化的习惯,乃至英国文学作品的推动密切相关。在英国茶文化的百年发展中,英国文学作品贡献了积极的文化推动力量。上至英国皇室,下至黎民百姓,在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之中,感受到了茶文化本身的正能量,并推动茶文化融入社会各个阶层。为剖析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模式,本研究以简·奥斯汀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乔治·伯纳·萧剧本《匹克梅梁》、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得镇》为例,阐述了英国文学作品在引用茶文化时的描写手法与设计思路。希望从茶文化视角解读英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式,并诠释茶文化在推动文学作品发展中的文化机制与脉络。现做如下分析。
茶发源于中国,最初以草药的形式来使用,而后随茶叶饮品属性的发掘,以及在茶道文化的推广之后,茶文化接受了儒、道、释思想的洗礼,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和精髓。在丝绸之路发展之后,16世纪茶叶传入欧洲,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重要饮品形式,并广泛发展出不同的文化类型,但主流文化的构成机制,并未脱离我国茶文化的思维脉络,唯独历史悠久的英国,在接受了茶叶饮品的属性之后,构建起了有别于中国的英式茶文化。英式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重要的文学作品。从英式茶文化的基本形式来看,主要分为:早茶、上午茶、下午茶等类型。
英式早茶通常会在冲泡茶叶时附加牛奶、糖、橙片、茉莉花等辅料,配置成为英式奶茶British milk tea、伯爵红茶Earl Grey、果酱红茶black tea of jam、茉莉花茶black tea of jasmine、蜜蜂红茶black tea of honey等。英式早茶在的文化根源在于附加茶饮冲泡形式,早茶是在早起第一时间形成的饮茶习惯,并在英国中产阶级广泛流行。在英国文学作品朱利安·费罗斯的《唐顿庄园》中,已婚妇女将准备英式早茶,作为当天工作的第一要务,也将英式早茶誉为“开眼茶”。从中能够发现英国社会对于早茶文化的普及度,乃至社会群体的接受度。在安德烈·莫洛亚的《拜伦传》中,也将英式早茶的细节进行了大量描述。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即便是在参加希腊武装斗争的情况下,也会在紧迫的战事来临前保持饮用早茶的习惯,也只有在早起饮茶之后,才会开始其他的工作和活动。因此,英式早茶的文化深入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并形成了较为普遍的文化习惯特征。
按照英国社会群体的习惯,在饮用早茶之后,才会开始食用早餐,而并不是早餐与早茶共用,这种习惯在查尔斯·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中便有介绍。而上午茶则是在早饭和午饭之间的时间段,形成的一个特有饮茶规律。在上午11点之后,英国人习惯开展15分钟左右的饮茶活动,依据时间特征可以划分为“茶休”,在翻译英国文学作品时,为了清晰划分饮用茶品的具体时间,便界定了上午茶与早茶的时间段特征。《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提出新案例为:I seem to fritter my time away at tea mornings.便是以时间段划分出的饮茶习惯特征,将上午茶的时间界限清晰的标注在工作时间,也是从侧面阐释上午茶在英国与早茶习惯的差异,且同等重要。
英式上午茶的时间范围是两餐之间,且时间较短,并不会配以较多的辅助食材。而下午茶则略有差异,如果将早茶和上午茶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品功能性界定,下午茶则是一种工作之余的精神放松环节。因此,在英式下午茶中所配置的茶点更多,诸如:黄油(butter/grease)、果酱(jam/marmalade/squish/confiture/preserve)、 糕 点 (pastry/cake/cookie/kuchen)、饼干 (cookies/biscuit/cracker/cooky)、烤饼(scone/flapjack/hot cake)松饼(muffin/Tartan)等等。上午茶和早茶基本需要饮茶者自行准备,而下午茶则在英国各地城镇的旅馆、茶馆、小吃馆、饭店、快餐馆的下午茶时间段提供。因此,在扩大了商业范围之后,英式下午茶的文化传播更为广泛。在狄更斯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对于主人公表演魔术的地点描述中,也将下午茶时间段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表演时间,在英国下午茶的集中地点内表演魔术,才令小说角色深入英国读者民心,可见下午茶在英国社交范围中的时间比重,亦可验证英式下午茶的文化根基。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其在英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之高,不亚于四大名著在我国的文化影响力。这种文化影响力,也令《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式茶文化解读,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基调。在原文中:With exquisite tea sets,fragrant aroma,delicious snacks and melodious music,English afternoon tea satisfies our fantasy of elegant leisure time and become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British culture.便是在描写英式下午茶,在小说主角接待来宾时所选择的茶话会方式,同时在这一段时间内会邀请英国绅士来吟诵诗歌,共创聚会氛围和情感基调。英国小说家乔治·吉辛曾经提到:“英国人对专心家务的天赋才华莫过于表现在下午茶的礼仪当中。当杯子与盘子所发出的叮当声愈多,就有更多的人的心情进入愉悦的恬静感之中。”从中也能够发现,如果在刻画小说人物性格、剧情推进、文化脉络主线时,忽略了下午茶的文化诉求和羁绊,实则很难构建完整的剧情。因此,在英国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对于英式茶文化的解读和描述淋漓尽致,不仅详述了其中的茶文化形式,同时借助饮茶习惯的社交环境,描写出英国社会群体对于茶文化的接受度和喜爱度。
中国茶文化进入英国之初,是以奢侈品形象介入上流社会的形式出现的,从英式茶文化的起源上便已经深深刻上了贵族烙印。17世纪初借助新航路,荷兰商人将东方茶叶带入欧洲市场,并由荷兰上流社会带入欧洲大陆并进行扩散。由英国文学家乔治·伯纳·萧创作的《匹克梅梁》(My Fair Lady)中,便详细描述了维多利亚使其,茶文化在欧洲地区的普及和推广机制。萧伯纳主要将上流社会在聚会中所表现出的饮茶习惯,以及作为社会交往工具时,茶文化所表现出的交际作用。诸如息金斯母亲邀请宾客的剧情中,均为亲手摆放茶具,并将部分陶瓷和银制品茶具分开摆放,只有身份高贵的名流才能使用价格更为昂贵的陶瓷茶具,而多数宾客只能使用其他次级的茶具。这种从使用茶具的规格或者品质习惯,也是由于地位身份所决定的社会共识。因此,英国贵族在茶文化传播中,虽然极力推广茶文化的社会覆盖面,但并未将茶文化的贵族身份真正取缔。因此,茶会、茶具、茶饮的品质,同时在英国文学作品中揭露了社会阶级分层的明显特征,是英式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现象。
《克兰福德镇》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第二部小说。在其写作风格上极为细腻的描绘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同时以独特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一个清奇古貌的世界“克兰福德”,成为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偏僻、闭塞、守旧、落后的乡村小镇典型代表。在此部作品中,对于茶文化的描绘,隐喻了大量的赞美。甚至将茶文化比喻成为高贵的文化品德,并未因茶文化的贵族身份,而遭到抵制和批判。从中也能够发现,茶文化虽然在多部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贵族形象,但并未因为这种社会共识,而限制了茶文化在社会主流文化中的共识度。即便是盖斯凯尔夫人所描写的乡村社会环境中,仍然对茶文化的期待有所包容。原文中主角弗列斯特太太和马蒂,因为茶文化中所包含的贵族身份象征,而产生了开茶店的想法。而在其社交网络内形成了宣传效应之后,主角马蒂的朋友也纷纷资助其创业资金,显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品质,更加反衬出茶文化在其中的社会交往功能。弗列斯特太太举办茶会,但缺少资金,才会主动制作茶点。宾客给予高度赞誉,并融入和谐的社会交往氛围,均体现出茶文化在英国地层社会的接受度和推广度。因此,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无论所处社会层级如何,都对茶文化产生了高度的包容性,是英国文学作品中描绘茶文化的社会普遍共识,对于茶文化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广作用。
茶文化深入英国各个阶层,不仅是一种饮茶习惯的发展,而且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的社会化进程。当英国文学作品,大量描述茶文化时,实际上是在向读者介绍当时的文化背景。诸如,阅读《傲慢与偏见》时,可以感受到由茶文化构建的文化主线路。更加便于读者从饮茶场景中快速识别其中的文化导向。当饮茶聚会开始后,小说角色分别以不同的个性背景演绎着茶文化,同时以话题中心迁移了茶文化的探讨氛围和交际构思。茶会中的剧情推进依靠人物关系变化,从饮茶行为的亲密度,使用茶具的价格和档次,区分上流社会的阶级层次。仅以茶会中对于参与者的穿着要求,便可发觉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表现形式,具备了衬托和渲染人物关系的作用。当茶文化一度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交际工具之后,衍生出的文学作品,也会围绕茶文化展开思考,尽量以最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贯彻故事发展线路。进而说明其中的剧情因果关系。因此,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即是对于故事背景的详细介绍和解释,也是对于当时文化背景的衬托和渲染,具有推动故事情节的积极作用。
当茶文化在英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只会,英国文学作品已经无法脱离茶文化而另辟蹊径的选择情节推动方式。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外传》中,频繁出现了描写茶文化的段落和词汇,仅“Tea”的词汇便出现了百次以上。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中,也将英国茶会场景描写为与平民进行交流的活动。那么这种描写手法,也是基于茶文化社会普遍共识的文化期待与反思。当一种文化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且脱离了社会阶级的文化渗透局限性时,这种文化才能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普及度和受众影响力。而茶文化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典型案例,是借助茶文化加强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方式。诸如,在描写英国妇女饮茶时的开放度,或者描写英国中下阶层在饮茶时的生活场景,极度反思了上流社会与中下阶层的行为习惯差异度。那么也就轻松的阐释了茶文化在英国社会的贯穿社会交际面的作用。直至今日,英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将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共识性文化,也是在诸多文学作品推广之后,带来的现代文明启示和转化,真正为茶文化在不同社会阶层传播,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英国在不同发展时期,都对社会阶级的清晰度做出了具体划分,英国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为:骑士、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当贵族身份印证了茶文化的形象特征之后,这种文化很有可能在不同发展时期遇到文化滞后性。例如,茶文化很可能成为一种贵族身份象征之后,便停留在男爵之上的阶级享用,而不会传播到骑士和平民的社会阶级。但是在英国茶文化的发展中,并未遇到这样的限制,也是基于英国文学作品的推动和发展助力。当印刷术借助工业文明告诉发展之后,英国文学作品的普及率迅速上升。仅以《拜伦传》为例,其中对于描写拜伦喜好茶饮的生活方式分析,虽然啤酒和牛肉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点缀,但茶饮显然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视为英国人的必需品。那么当这种必需品的形象特征,借助英国文学作品积极推广之后,势必形成广泛的社会文化共识,进一步推动茶文化在英国社会的接受度和包容度。这种心态是一种基于商业文明的社会发展驱动力,是借助文学资料推广茶文化的积极优势。近百年来,英国茶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播世界,也与英国文学作品对于茶文化的解读有关,是基于正面心态解读茶文化之后形成的普遍文化视域,更加有利于不具备饮茶习惯的国家推广茶文化。因此,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模式重点在于形象刻画,是对于茶文化的包容心态主导,并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综上所述,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英国社会快速传播和发展,虽然存在茶饮文化的社会期待,但本质上与英国文学作品的描写刻画存在必然联系。茶文化作为一种英国社会群体性的交际工具,能够在茶会中体现出特定的文化视域和阶层。同时又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形成特有的茶文化共识,进而推动茶文化的高速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创作,英式茶文化不仅在英国本土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主流,同时在文学作品传播于世界各地之后,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从英国文学作品对于茶文化的运用来看,茶文化至少存在三种积极的应用模式,分别为:对于文学作品文化背景的衬托与渲染,对于文学作品所处年代的文化发展期待与反思,对于文学作品刻画茶文化形象的积极包容与文化接受心态。因此,茶文化才会在英国不同历史时期留下浓重的文化色彩,并主导了英国社会文化的积极发展,是由茶文化带动的文学作品创作发展,也是由文学作品带动的茶文化发展进程,可以界定为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