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 宏
(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作为体现茶文化媒介,茶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体现出了各类型的文化。茶文化是通过茶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相结合,是某一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体现。纵观历史,对茶文化具有着多种多样的概念和定义,其中王玲在其著作《中国茶文化》中提到:“茶不单是由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诗人爱好者,才孕育出文化,还因为茶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物质精神相结合,成人物关系到人际交往中的媒介,这才形成了完整的道道地地的文化”。同样在另外一本书《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作者陈文华点出:“从文化学定义出发,可以将文化分为广义上的文化和狭义上的文化。同样道理,茶文化也有这两类的区分,广义上的茶文化是茶相关的物质和精神的相融合的产物;狭义的茶文化则特指精神部分。”
本论文主要阐述的是广义上的茶文化,侧向于探讨茶和精神之间的联系。
当我们提到喝茶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现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茶文化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走到世界各家庭中去。追溯茶文化的源头,我们可以从中国的悠长历史里面发现,神农时代就有了相关的茶文化信息,但区别于现今茶文化的生活性,那时候的茶叶主要被用于医疗,随后在民间广泛的流行起来,这才有了现今生活中的生活特性,成为百姓家中常见的解渴之物。依据《神农百草经》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时说使用的茶叶和现今我们家庭中所用的茶叶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将神农时期作为茶文化的起源,那么茶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反观西方的茶文化发展历史,最早是出现于16世纪,主要通过荷兰与葡萄牙的航海通道运输中国的茶叶,然后传入英国,被英国广大群众所接受,从而才形成了西方的茶文化。和中国的茶文化历史起源相比,西方的茶文化可谓是十分年轻,存在着部分的缺陷。
茶有很多品种,可以根据制作的手法、品质进行区分。单从茶叶的分类上看,我们也可以看出西方茶文化和东方茶文化存在的差异。虽然中国茶叶种类繁多,但经过细致分类之后,有60%左右的茶叶都是属于绿茶,由此可见中国的茶叶是主要是以绿茶为主,这也反映出中国百姓比较偏爱饮用绿茶,比如说碧螺春、三杯香等等,而且在对“茶”进行英文翻译的时候,通常习惯翻译为“green tea”。但相比较于西方人,他们更偏向的是喝红茶,而红茶的产量,可以说是现今世界上茶产量最多的。经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在所有饮茶的国家之中,英国以红茶进出口最多的国家而闻名世界,饮茶可可以说是英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下午茶。当我们进行红茶的英文翻译时,并不是将红茶翻译成“red tea”,而是翻译成了“black tea”,这从汉语直译中的意思可谓是天差地别。但为何不将英国的红茶翻译成“red tea”,这就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历史,对英国的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据部分资料记载,被传入英国的红茶的颜色并不是红色,而是一种接近黑色的颜色,所以英国人习惯将其翻译为“black tea”,而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当对“茶”进行跨语言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茶文化说涵盖的意义以及产生的背景,从根本上来把握跨语言翻译“茶”的意义,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交流的障碍。
作为中国百姓都有证饮用茶水的习惯。在大唐盛世之时,中华茶文化就出去雏形,随后在南北宋时期进行广泛的推广。茶不仅是为了解决生理上的口渴,也寄托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就可以如今生活中的品茶联系起来。在中国古代社会,风骨人士进行品茶的时候,十分注重茶的颜色和茶水中体现出的味道,也追求品茶时的心情,多讲究静,用于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境界。如今西方的茶文化多从英国的茶文化中发展起来,从英国的茶文化进行分析,英国的群众喝茶现象十分普遍,例如维多利亚下午茶,被各国群众津津乐道。英国人喝茶的时候习惯性加入一些辅助佐料,比如糖、牛奶,调整自己中意的口味之后才进行饮用[8]。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英国人饮茶的时候多为下午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一天疲劳的身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渐发展成为了英国人进行交际的重要途径。
中华茶文化,具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茶”语言的内涵也十分丰富。用茶叶的命名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中华茶叶的命名主要是根据生产地的地名,可是中国地大物博,茶叶品种繁多,这也使得对中华茶叶进行翻译的时候,出现千奇百怪的现象。按照制作方法和发酵的程度,中华茶叶可以分成红茶、绿茶、黑茶等;按照生产地的不同,中华茶叶可以分为安溪铁观音、泰顺三杯香、西湖龙井等;另外,同一个生产地茶叶也会细致的分成多种类别。可是正因为中华茶叶种类繁多,使得在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茶名称翻译混乱的现象,例如铁观音就会被翻译许多种名称。茶文化中“茶”语言翻译标准的空白,势必会成为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阻力,让外国茶文化爱好者对中华茶文化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
“茶”语言翻译要体现出多种文化的融合。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起源、发展、习俗等差异,这也是必导致了对“茶”名称进行翻译的时候,出现差别,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因此,相关的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出发,尊重双方文化的前提下,精准翻译出“茶”语言,是受众能够自然的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在“茶”语言实际翻译的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翻译不准确的现象,甚至和原来的意思背道而驰,这都体现出了,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没有较好的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出发。比如对龙井茶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翻译成了“Dragon Well”,在中华悠久的历史篇章中,龙一直是神圣的图腾,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可是在西方世界龙是邪恶力量的象征,代表了凶残,如果将龙井茶翻译成“Dragon Well”,那就会造成西方群众对龙井茶的误解。所以,将龙井茶翻译成“Dragon Well”体现出了不准确性,会阻碍西方国家对中华茶文化的理解。
在如今的社会中,中国开始沿用音译法对中华“茶”进行直接翻译,而翻译的基础主要依据的是中国的拼音,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茶”语言翻译的难度。可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还十分陌生,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对中华“茶”语言停留在表面阶段,特别是根据茶文化中的专业性名词进行字面翻译的时候,受众缺乏基础难以理解,还可能造成背离初衷的理解。比如说中国的茶分为生茶和熟茶,如果单从字面进行翻译,受众难以区分两者存在的差异;竹叶青茶,因为冲泡后的形状和竹叶相似而得名,还有别称为竹叶青,如果简单的从字面进行翻译的话,容易使受众认为这是由竹子的叶子做成的茶;当我们对成语人走茶凉进行翻译的时候,单从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受众也无法感受到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社会感悟和人情变化。所以在对“茶”语言进行翻译时,翻译者要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锻炼自己的翻译技巧,如此才能精确的传播茶文化,让西方国家感受到中华民族茶文化的魅力。
“茶”语言翻译人员主要奉行的是宣传中华茶文化,促进中西方交流的宗旨。作为“茶”语言翻译中最基础的翻译,茶名称翻译是否精确直接影响了中华茶文化传播的速度,也影响着西方国家对中华茶叶的理解程度,从而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悠久。所以在中华茶的名称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表现出中华茶的特色,也要表现出易于识记的特点,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对中华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因为中华茶叶种类过于丰富,茶名称缺少个性,容易造成受众在感受茶文化的时候产生误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少了中华茶叶名称翻译的统一准则,使得翻译后的名称无法体现出中华茶业的特色。因此,眼下急需建成茶文化统一翻译标准体系,形成一套面对世界的统一名称,加强国际友人对中华茶文化的理解。第一,要对查名称进行细致的分类,绿茶可以分成圆珠绿茶、银针绿茶、粉末绿茶等:乌龙茶又可以细分为白毫乌龙、熟茶乌龙等。第二,在茶名称翻译的过程中要包含着中国的元素。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结合此类茶名称的背景和生产地的风俗习惯,让翻译更加的精准,给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让中华茶文化传播出去。
翻译人员在进行中华茶文语言翻译的时候,要从根本上掌握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别性。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多种元素碰撞的结果,比如,民俗民风的不同、文学艺术发展程度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等,这些都会造成中西方文化从本质上存在区别。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文人志士主要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这种追求也体现在了茶文化之中,显现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举个例子,在中华茶文化中的器具茶盏,被分为了盖、碗、拖,这其中就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但西方国家主要注重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主客之分,西方国家认为人类处在征服自然的地位,可以依托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驱使。综合以上的概述,翻译者对中华茶文化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在根本上了解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差异,用符合大众思维的语言,也能遵循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举个例子,汉语中“茶”和西方英语中“tes”在概念和含义上都存在着区别,如果将英文中“tea”的含义进行延伸,它还可以特指茶点、茶会。将中文中的黑茶翻译成英文的话就是“Dark Tea”,可是在英文中“dark”的情感色彩是消极的,具有忧郁、无知的意思,现在还可以说成阴暗。所以如果将黑茶直接翻译成“Dark Tea”,那么英语使用国家就会产生文化上的误解,从而阻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作为中华茶叶的特色品种,翻译者对黑茶进行翻译的时候,可以在拼音的基础上进行直接翻译,翻译成“hei cha”。
因为中西方的地理环境、语言构成等都存在着差异,这也造成了中西方的茶文化存在着差异。依据中西方所体现出来的茶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不同,对中华茶文化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保留原有的意思,然后分析国际友人所以特有的生活习性和思维方式,避免出现误解的情况。在现代社会中,中华茶文化的翻译方式有许多种,技巧也多式多样,比如在翻译的时候可以使用直译法、音译法和意译法等,可是不论采用哪种翻译方式,中华茶文化的翻译都要在原有的含义上进行,使受众在真正的意义上体会到中华茶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第一种翻译方式直接翻译,主要适用于翻译对象和翻译受众之间存在着较小的文化差异。在前几年,中华茶文化中的茶叶名称主要采用的就是直接翻译的方式,如武夷岩茶,直接翻译为“rock tea”,而“rock”一词就可以表现出武夷岩茶所持有的韵味,而且在英文中“rock”一词的意思是激励奋斗。在对茶文化进行直接翻译的时候,用注释的方法进行辅助,也能更好的保留原有的意思和民族特色,从而让受众国家的传统文化体现出来。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翻译时,直接翻译方法可以加深原有的含义,例如,文言语句和直译相结合,在对茶品质特性进行翻译,适当引用文言语句,能从更深层面体现出中华文化特色。第二种翻译方式是音译法,主要是通过原有的发音为根据,在受众的语言中寻找相应接近的翻译,而这类翻译手法普遍应用于,极具中国语言特色的茶文化语言,翻译的过程中要求“茶”语言简洁,比如说中华茶名称“径山”和“乌龙”,茶名称和地名逐渐成为了专有名词,被各国所熟知,体现出了原有语言中的个性。所以在进行跨语言翻译的时候,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啊,巧妙结合音译的方法,让翻译后的语言中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中华茶文化的传播。比如说,将西湖龙井翻译成“xi hu long jing tea”,六安瓜片翻译成“LuAn Guapian tea”,这种结合了地名和茶种类的翻译方式,是国际友人直接对茶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三种翻译方式是意译。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不仅是文化背景还是民俗习惯各具规律,因此在中华茶文化的翻译过程中,要多方面的进行思考,让意译方法真正的实现茶文化内涵和意义的等性转移。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群众的交流方式和思考方式都存在着差异,所以,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量特定的语境,调整翻译的语言,让中华茶文化和受众的语言,在最大程度上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