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亮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文化和语言是相互影响且相互依存的,语言学习的关键就是了解文化,文化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们更加合理的应用语言。在日语教育中,要让学生对于日本文化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和文化认识的统一。文化维度就是以国家的视角去对不同国家间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差异的标准进行衡量,进而使得人们更加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和共通性,解决跨文化交流方面的障碍。
《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一书就文化和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并且从国家文化的角度来谈论日语教育,对于培养跨文化导入下日语人才有着重大作用。《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是站在跨文化导入和日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国家文化差异对于语言的影响,不仅对基础理论进行研究,还深入到了实践应用的方面,对国家间的文化冲突进行了深刻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不同国家中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下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沟通障碍,这就是“文化冲击”的具体表现。
我们提到学习日语的基本前提就是了解日本的文化,我们可以试着从国家层面来了解日语的文化基础。日语在最初的时候,其实来源于汉语,它与汉语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随着后来西方文化入侵,日语相对增强了与英语的联系,进而导致日语比较复杂,具有多样性。在日本社会的传承中,日语具备较强的社会性和民族性,而就是因为这些特性,让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既陌生又熟悉,这是学习日语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要以跨文化的导入为视角,加强学生对中国和日本文化认识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群体归属感顾名思义就是指日本是一个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的国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和民众都会以群体为优先考虑对象,比如在当地民众的日常自我介绍中,一定会先介绍学习或者公司,再介绍自己,所以,学生们在和日本人交流时应当注意这一点。
日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特别热情,对于别人的帮助和恩惠是一定会偿还的,并且在下次见面时表示感谢,若是给别人制造了麻烦,一定要登门道歉。日本人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上非常谦逊有礼,用词恰当,这就是日本文化最主要的思想之一。
在日本文化中,尊卑关系体现感极强,而且日本民众之间的尊卑关系在人和人的亲疏关系上也会体现,不同的关系,谈论的话题和内容都是不同的,表达的敬意也不同。比如日本民众在与长辈或者领导谈话时,往往都会很恭敬,谈论话题也会注意合理性,而且在谈话过程中,会尽量的尊重对方思想,在语言内容上也会尽力让长辈或者领导感受到自己的诚意,但与平辈沟通时,话题内容和态度都会比较随意,尊卑关系不太明显。如果不了解日本这些文化,日语学习中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出现对很多日语语句无法理解的问题。
日本人一直以来都十分推崇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为人处世时,都会以和睦相处为基础。日本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会尽量的避免与别人相对立,即便出现对立也会回避这一问题,不与别人站在对立面上。日本人在对自己的思想表达上会很委婉,即便无法接受一件事,也不会当面拒绝或者面露难色,他们一般会采用书信和邮件等表达方式进行回绝,并且在书信中,一般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表达,不会掺杂太多寒暄和嘘寒问暖,对自己的意见表达直接了当,不拖沓。
跨文化的理念被引入日语教育的研究中是在二十一世纪兴起,而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日语教育跨文化的导入。日本是中国的邻近国家之一,它的文化自然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就肩负起了培养日语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当然,日语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以往的日语教学大部分是围绕着应试教育开展,衡量日语水平仅靠日语级别考试成绩,缺乏实践,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日语沟通,这不仅让学生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大大降低了老师们的教学热情,最终导致我国日语教育事业停滞不前。日语教育需要改革,需要重视实践中的日语跨文化交流活动,研究领域也需要转换思维,将单纯的日语教学转变为文化的教学。
《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的主编是赵华敏,这本书也成为全世界众多优秀研究成果的代表作之一。《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一书在结构上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部分来对中日文化对比差异下的日语教育进行深刻探讨,全书所呈现的日本文化与日语教育知识都为日语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资料,也加深了跨文化在日语教育中的导入的研究深度。
从宏观层面的论述,作者赵华敏在书中介绍了在跨文化教育之前,对中国日语教育中文化与语言交流等方面的情况的分析,这是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导入在日语教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的基础。在书中,作者论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揭示了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的重要性。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交流,书中介绍了日本人的社会交流特点,还以中日文化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促使中日两国合理交流的建议。日语学生获取日语知识或者日语文化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这导致学习日语的学生很难设身处地的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理解,不同的文化没有发生碰撞,死气沉沉。作者认为,日语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多举办实践交流的活动,让日语交流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接触到日语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也可以多用日语交流,以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平。
从微观层面的论述,作者对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作了具体的阐述。最需要重视的一点就是在日本人的日常交流中,敬语的使用率非常高,这也是日语的特色之一。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礼貌的国家,对于他们常使用的敬语的学习,需要日语学习者不要局限于小规模的情境练习中,而是要在更加正式的场合去进行交流,只有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才能学到真正的日语知识,也让日语学习者更加深刻的理解日本文化。《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日语中日常的礼貌用语和一些礼貌交流的建议策略,这对于实现中国和日本跨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诸多传统美德,但是与日本的礼貌又有所区别,作者还在书中阐述了这些区别,帮助日语学习者们避免交流尴尬。另外,《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还对日语和汉语的个别语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必须抓住语言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探讨跨文化导入问题。中日文化不同,导致中日民众的意识也存在着差异,日语专业学生如果在日语学习中局限于用中文思维分析并理解日语中的含义,就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失误。以道歉为例,在日本人看来,有礼貌的人才会道歉,道歉被当作一种工具来凸显礼貌的表现。但是在中国人眼里,注重的不是道歉本身,而是道歉之后所带来的是否被原谅等实际效果,这就是中日文化的一个巨大差异。在邀请方面,日本人的“邀请”大多是表达出对对方的体谅之情,但中国人的“邀请”则是注重“邀请”之后的目的是否达成。
综上所述,在日语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就是进行人才培养的跨文化导入,日语教育工作者们的最终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出一批会说日语的人,应该是培养出一群跨文化交流能力强的日语人才。《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这本书就是对日语教育中跨文化的导入重要性的最好诠释,作者阐述了跨文化导入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训练,更应注重文化素养的养成,增强学生们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度。全书在中日文化差异的对比下,探究了如何改善当前日语教育中的问题,以及日语专业学生应该注意的跨文化交流的事项,进而帮助日语教育中跨文化的导入更灵活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