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159)
每个思想都有一个与之相矛盾的思想,对特定的命题构造在具体的语言条件背景下既可能允许进行肯定操作,也可能允许进行否定操作,形成所谓的对称性;也可能只允许进行一种句法语义操作,可以肯定,但不可以否定,或者不可以肯定,但却可以否定,形成所谓的不对称性。即便在命题的肯定与否定对称的情况下,允准肯定与否定双向操作,否定的命题同样有许多区别于肯定命题的特殊之处(彭玉海2004:61-65)。也就是说,从语言直觉上来讲,每个肯定句都能通过加上否定标记而构成一个相应的否定句。然而,作为自然语言的两个基本范畴,在语言表达的各个层级上体现出广泛的不对称性(沈家煊1999:43)。自然语言中广泛存在着不能被否定的情况。
如果句子的核心语义成素间是一种合取关系,换句话说,句子的语义结构中包含一个以上陈说成分,那么句子往往没有确切的否定形式,否定后语义上存在着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L.R.Horn认为,这种语言现象是逻辑中的德·摩根(De Morgan)律在自然语言句法-语义结构中的投射(Horn1989:561)。根据摩根律,对合取的否定等于否定的析取,即(P&Q)≡P∨Q∨(P&Q).如(1a)没有理想的否定形式,(1b)=‘或者不聪明,或者不漂亮,或者既不聪明,也不漂亮’。
(1)a.我的邻居聪明并且很漂亮|b.不是(我的邻居聪明并且很漂亮)=???
此外,在动词谓语句中,当谓词前带有不负载句重音的副词性状语限定成分时,句子也没有相应的完全否定形式,如(3a)是对(2a)的否定,而(2b)没有确切的否定形式。(b)=‘或者刹车了,但刹车不突然;或者根本就没刹车’。
(2)a.他突然刹了车|b.他突然刹了车。
(3)a.不是 (他突然刹了车)=他刹车刹得不突然|b.不是(他突然刹了车)=???
肯定句没有相应的否定形式,可能是由位于其语义中心的语义因素的性质特征决定的。根据构建否定句的一般规则,否定算子应置于句子的主要语义参项之前,该语义成分处于全句的语义中心。否定算子否定的是句子的陈说成分,而预设成分不被否定。词汇语义单位按照有无预设成分可区分为:只有预设成分的,有预设成分的和没有预设成分的(张家骅2002:46-49)。只有预设成分的多半是语气词和副词,它们是句子的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如“已经,还,连,又”等,它们的语义结构中只有预设成分,是述位标记,被否定的只是句子的陈说。如(4a)=‘他应该回来了(预设)+他回来了(陈说)’。因此(4a)相应的否定句语义应为‘他应该回来了(预设)+他没回来(陈说)’,显然,能够表达这一语义的是(4b),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是(4c),(4b)保留了(4a)的预设,否定了(4a)的陈说。(4a)(4b)中的“已经”与“还”都有各自相应的预设运算规则,并且它们之间是一种反义关系,是对应的反义词偶,所以相应的预设规则之间也是反义关系。由于不同的规则作用于两个对立的论元(4a)中的‘他回来了’和(4b)中的‘他没回来’,因此生成的预设在(4a)和(4b)中是等同的。(5)与(4)中的情况是一样的。
(4)a.他已经回来了|b.他还没回来|c.*他已经没回来。
(5)a.考察团已经到了上海 |b.考察团还没到上海 |c.*考察团已经没到上海。
我们可以对“连”作如下语义阐释:连(U,P,Q,R)=‘P与Q构成全集U,P具有特征R,Q是与P对立的成分,Q具有或可能具有与P共同的特征R,但与Q不同的是,P在集合U中被突出出来,它是集合中具有R这一特征的可能性最小的成素,说话人本以为P不具有特征R’。(6a)中‘一年级学生’P和‘其他人’Q共同构建了集合U,特征 R 是‘明白了我的话’,(6a)=‘а)一年级的学生明白了我的话;б)其他人明白了我的话;в)一年级的学生是所有人中具有‘明白我的话’这一特征的可能性最小的人’。(6b)中‘老王’P和‘其他人’Q共同构了集合 U,特征 R 是‘认为小李是个能人’,(6b)=‘а)老王认为小李是个能人;б)其他人认为小李是个能人;в)老王是所有人中具有‘认为小李是个能人’这一特征的可能性最小的人(最不可能认为小李是个能人)’。其中 б)与 в)是由语气词“连”触发的预设,а)对应于除去“连”余下的意义成分,是陈说,“连”的意义建立在а)的基础之上。如果否定а),那么预设也将被置于被否定的对立位,而否定是应该保留预设的。此外,“连”不同于“已经”,没有与之对应的反义词偶允许其在保留预设的前提下接受否定,所以(6a)(6b)不具有相应的语法否定形式(7a)(7b)。
(6)a.连一年级的学生都明白了我的话|b.连老王都认为小李是个能人。
(7)a.不是(连一年级的学生都明白了我的话)=???|b.不是(连老王都认为小李是个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