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9-01-07 05:12:03张艳升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系统性入院依从性

张艳升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3)

糖尿病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身心疾病,由于病程长,饱受并发症的折磨,及饮食受限,医疗费用等原因,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2]。主要的负性情绪的焦虑和抑郁,而不良的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本院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为了探讨系统性心理干预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1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5~79岁,平均(60.85±11.54)岁。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4~80岁,平均(61.12±10.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系统性心理护理。主要包括系统性入院教育、系统性心理疏导、精神支持、家庭与社会支持等。

1.2.1 系统性入院教育:等患者入院后护士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入院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非书面化语言或图片及视频等方式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少食多餐、戒烟限酒、定期检测血糖等,入院后将要采取的治疗措施,与疾病发展与转归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了解糖尿病的原因、症状、危险因素、并发症等,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提高遵医的依从性。

1.2.2 系统性心理疏导:糖尿病患者由于需要终身服药及控制饮食的原因,常常伴有烦躁、焦虑、不安、悲观等负面情绪,进而产生消极态度,依从性降低,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知识,鼓励患者发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3 精神支持:责任护士应该对患者耐心负责,热情主动,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加强护患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站在患者角度考虑,体会患者的心情,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的生活使人心情愉快,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

1.2.4 家庭与社会支持:虽然社会不断发展,但是我国居民对于糖尿病的认知还不够,需要国家深入开展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支持。

1.3 调查方法及评分标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3-4]。每个量表均为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4分的4级评分标准,以粗总分诚意1.25计为标准分。SAS、SDS标准分均≥50分即可评定为焦虑或者是抑郁状态。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越好。调查问卷发放110份,当场收回110份,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通过调查问卷,两组患者在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前负性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通过实施4周的系统性心理护理之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性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如下:在55例观察组中,焦虑的人数为24例(43.64%),抑郁的人数为22例(36.36%)。55例对照组中,焦虑的人数为45例(81.82%),抑郁的人数为40例(72.73%)。

2.2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GQOLI-74量表中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55例患者,物质生活状态(80.20±6.65),心理功能(67.55±6.84),躯体功能(72.45±7.25),社会功能(77.28±8.44)。对照组55例患者,物质生活状态(70.40±7.35),心理功能(55.45±6.58),躯体功能(60.11±6.11),社会功能(60.58±6.6)。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如下。观察组的55例患者,完全依从的有30例,一般依存的有15例,不依从的有10例。对照组的55例患者,完全依从的有20例,一般依存的有19例,不依从的有16例。

3 讨 论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成为我国现阶段非常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5]。健康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身体的健康也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焦虑和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疾病,若长期存在,将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严格的饮食控制、经济负担的增加等问题而引起抑郁,而系统性心理护理能从系统的入院教育、系统的心理疏导、家庭社会支持、精神鼓励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心理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缓解抑郁,控制血糖 ,提高生活质量[6]。

本研究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对照组和实施干预前均显著降低、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遵医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因此应该在临床大力开展系统性心理护理,在实施临床治疗的同时,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摆脱负性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重拾生活的信心,战胜疾病。

猜你喜欢
系统性入院依从性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作文门诊室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