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婕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为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把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住院的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研究对象是70例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入选的全部患者均自愿接受调查研究,享有知情权。随机将所有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35例,女16例,男19例,年龄为33~70岁,平均年龄为(47.6±2.7)岁,病程为4~10年,平均病程为(6.9±1.8)年;研究组35例,其中女17例,男18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48.2±2.3)岁,病程为5~11年,平均病程为(7.2±1.4)年。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常规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即定时通风,确保病房整洁、舒适,患者休息和睡眠时间充足;留意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研究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患者病症、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并将此作为依据,适时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告知其肝硬化的发病因素、病症特点、用药准则、并发症、护理措施等[1],以便患者能够掌握肝硬化失代偿期基础疾病知识,明白药物治疗的积极作用,知道有哪些注意事项,了解用药后可能会出现什么并发症、有什么可靠的护理办法,使患者能够减轻心理负担,减少抵触情绪,正确看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
同时,考虑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饮食要保持健康、均衡,切忌暴饮暴食,护理人员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教育,告知患者不能暴饮暴食,指导患者多摄入水果、蔬菜等纤维丰富的食物,便于消化;督促患者进食要清淡,而且要控制好蛋白质的摄入量;鼓励患者多喝水,最好能保持约2500 mL/d的饮水量,以促进机体代谢。
1.2.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沟通,和患者交谈,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经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适时向患者介绍典型的病例和治疗方法,以增强护患之间的亲密感,使患者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鼓励。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邀请已出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现身说法,告知患者健康的心态对病情有什么积极影响,以缓解患者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2]。
其次,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加以有针对性心理疏导,适时开展健康检查活动和心理咨询,避免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加重的情况。
再者,护理人员可以组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进行情绪控制的训练,并引领患者学习暗示调节、呼吸调节的方法,以便患者能够通过这些方法及时减缓自身的不良心理状况[3]。
1.3 指标评定: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从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专业素质、护理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护患关系等5项内容进行评定。
1.4 评价标准:总分100分,每项20分,不满意:总分70分以下,基本满意:70~85分,满意:85分以上。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研究组满意29例(82.86%),基本满意6例(17.14%),不满意0例(0%);常规组满意18例(51.43%),基本满意8例(22.86%),不满意9例(25.71%)。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研究组为100%,常规组为74.29%,研究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
一般认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晚期的一种症状表现,通常当病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意味着患者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而且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极易降低患者生活品质,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不积极配合护理[4]。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帮助其减轻负面情绪[5]。所以,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有必要在认真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如责任护士可以依据患者的年龄、疾病情况和文化程度等情况,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饮食教育,告知患者肝硬化的发病因素、病症特点、用药准则、并发症、护理措施等,提醒患者饮食要健康、均衡,不能暴饮暴食;积极和患者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介绍典型病例和治疗方法,对患者施以有针对性心理疏导,并加强心理训练,根据情况开展健康检查活动和心理咨询,教授患者情绪控制、调节办法。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我院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发现,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比常规组更好。综上所述,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施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面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