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欣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供应室,辽宁 抚顺 113008)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当前没有出现能够治愈冠心病的方法,只能通过对病情的控制和预后,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分析其作用,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40~83岁,平均年龄为(65.33±5.67)岁;对照组中25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为42~85岁,平均年龄为(66.17±5.83)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吸氧处理、扩张冠状动脉、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疾病了解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内容为[1]:①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用药方法等。②指导患者基本的护理方式,合理饮食,适当的进行身体的锻炼,告诉患者禁用的药物,并定时的测量患者血压,告诉患者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措施。③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急躁、绝望、抑郁等不良情绪,不断鼓励患者,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树立痊愈的信心。④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每天能够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1.3 观察指标[2]:①统计记录两组的心绞痛改善情况,使用本院自拟的量表进行评价,包括心绞痛稳定程度、发作情况、活动受限以及疾病认知等。②统计记录两组的预后情况,出院100 d后随访,使用本院自拟的量表进行评价,包括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病程、年龄等计数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心绞痛改善评分、不良症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控制情况: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程度、发作情况、活动受限以及疾病认知评分分别为(89.10±6.04)、(93.05±4.28)、(81.54±5.63)、(74.52±3.86),对照组分别为(77.06±4.21)、(77.18±3.03)、(61.38±2.05)、(57.56±1.1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绞痛控制情况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出院100 d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中有1例心悸,对照组中有3例心悸、2例乏力、4例头晕,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硬化反应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行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当前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是控制患者的粥样动脉硬化程度来缓解心肌缺氧缺血的症状。无缝隙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服务质量较高,能够进行人性化的科学管理[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绞痛控制情况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促进预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