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陈秀
(营口市中医院肿瘤科,辽宁 营口 115000)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规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方法是化疗,但是化疗药物容易对胃肠道产生不良的刺激,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反而会影响治疗[1]。近年来,子午流注理论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温和灸联合药物敷脐逐渐应用于治疗化疗导致的胃部不良反应,能够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53~82岁,平均年龄为(66.2±7.9)岁,肿瘤类型:胃癌患者12例,结直肠癌18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55~81岁,平均年龄为(65.8±7.7)岁,肿瘤类型:胃癌患者14例,结直肠癌16例。两组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两组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接受制酸剂和止吐药物进行治疗。在实施化疗的30 min前,患者接受3 mg地塞米松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51020723;生产单位: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和4 mg止吐剂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61193;生产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注射,每日用药一次;在化疗的过程中,患者接受40 mg抑酸药奥美拉唑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DB5734;生产单位: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每日用药1次。化疗前2 h内禁止进食,化疗期间要保持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温和灸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2]:①温和灸:在实施化疗的过程中,对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及内关穴进行温和灸,时间为每天上午7:00~9:00和9:00~11:00。②中药外敷:在温和灸结束后,选择适量的半夏,研磨后与生姜汁混合均匀,进行敷脐,敷贴固定,每天敷药后换药一次。
1.3 评价标准:统计记录两组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肿瘤类型等计数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良反应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了3例食欲减退、5例恶心、6例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67%;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了7例食欲减退、9例恶心、8例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化疗药物容易对患者的胃部产生刺激,激发胃肠道黏膜上的嗜咯细胞,造成5-羟色胺的大量释放,激活了肠壁内迷走神经,将冲动传递到呕吐中枢神经,从而引发了恶心、呕吐。临床中常常应用盐酸托烷司琼来止吐,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呕吐无法控制。中医学认为,化疗药物会损伤脾胃,造成脾气不升,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伴随着恶心、呕吐,治疗原则应为降逆止吐、健脾理气。本次研究中选择的足三里、内关以及中脘等穴位使针对胃病的,再配合半夏和生姜的混合脐敷,通过温中来达到止吐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提高食欲[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和灸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化疗所致胃部不良反应的效果显著,能够大大降低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食欲,且操作简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