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细菌性肺炎在临床内科是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这种病情大约占肺炎的80%,病原体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比如说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少许的溶血性链球菌等[1]。因为C-反应蛋白是因为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所以在人体健康期内含量是很低的,但是为了响应感染而导致的组织的炎性反应,C-反应蛋白会受到细胞因子刺激迅速地生产出来,特别是对于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最近这些年有研究发现,对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在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当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理想效果,而且C-反应蛋白升高的程度和细菌感染的程度表现为正比[2]。所以临床上能够根据C-反应蛋白的表现来对感染的程度进行判断作为初步的对细菌性肺炎进行判断的一个标准,能够有效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于细菌性肺炎诊断的价值,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肺炎患者,共选入本研究8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2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5±11.6)岁。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病情表现进行判断,患者存在有咳嗽和咳痰情况38例,存在有胸痛的患者30例,存在咳血症状的患者8例,呼吸困难的患者4例。除此以外本研究存在肺部湿啰音的46例,存在干啰音患者28例,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体温在37.5~39.6 ℃,本研究患者的平均体温为(38.2±0.5)℃,在本研究所选择的80例患者中,经过病理诊断最终确诊为病毒性肺炎患者25例,支原体肺炎28例,细菌性肺炎27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而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
1.2 方法:采集本研究所有患者当中新鲜的血液标本,如果患者当天采集的标本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检测,需要将标本保存在-20 ℃的环境中,在使用以前选择进行37 ℃的快速解冻。C-反应蛋白测定选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对于样本的采集和样本操作程序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试剂组成,主要涉及到R1:氯化钠、聚乙二醇、Tris-HCL缓冲液;R2:表面活性剂和抗人C-反应蛋白抗体;样本和试剂体积的比:S∶R1∶R2=2∶225∶75。反应类型选择,反应方向向上,终点方法。检测时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是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胶乳凝集方法,最常应用的主要是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方法。美联免疫吸附方法需要先将特异性抗体包被在塑料的微孔板当中,同时捕捉标本当中的抗原,之后将酶标特异性抗体加入其中,再加入酶的底物以后进行显色,显色的主要程度会对标本中当中的病毒抗原量进行反应。
1.3 观察指标:对于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以及支原体肺炎的C-反应蛋白量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主要为IBM公司的SPSS23.0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测结果:C-反应蛋白被临床上当作是较为灵敏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指标,而且C-反应蛋白在不能控制的细菌性肺炎当中表现为持续上升的状态,当患者恢复正常以后会下降到正常状态。而且C-反应蛋白的值在细菌性肺炎当中的指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也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相互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具体情况:①病毒性肺炎组:本组患者25例,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10 mg/L的阳性病例为4例,阳性率为16.00%,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16.5±8.6)mg/L,白细胞总数为(8.7±1.5)×109个/L;②支原体肺炎组:本组内患者28例,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10 mg/L的阳性病例为7例,阳性率为25.00%,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18.4±9.3)mg/L,白细胞总数为(8.9±1.6)×109个/L;③细菌性肺炎组:本组患者27例,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10 mg/L的阳性病例为25例,阳性率为92.59%,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6.4±13.4)mg/L,白细胞总数为(16.5±3.6)×109个/L。
C-反应蛋白在人体当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非抗体性蛋白质,这种蛋白通过五个完全相同的亚基采用共价键的方式组合成了一个环形的五球体,它的分子质量主要在115~140 kD。如果患者存在有感染或者是物理性损伤或是患者存在缺血和坏死等各种情况,那么受伤的组织当中就会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对于患者的肝脏和上皮细胞进行刺激,进而就合成了大量的C-反应蛋白。一般情况下,C-反应蛋白正常的合成率是10 mg/d以内,如果患者表现为急性炎症,情况会超过每日1 mg如果患者在急性反应期,C-反应蛋白能够增高100以上,所以这能够当作是一种独特的言行标志物来进行疾病的检测[3]。C-反应蛋白及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其能够结合大范围的内援和外援性的物质,它能够通过各种调理作用,促使自身在血液和组织当中被及时清除。
而肺炎是临床上一种相当严重的疾病,肺炎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发热症状,患者存在有气促和呼吸困难,一般患者存在有肺部啰音情况。在肺炎当中所常见的肺炎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而不同的原因而导致的感染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进行疾病检测的时候,检测和治疗也存在有所差异。患者的组织出现损伤或者是机体出现感染的时候,在巨噬细胞影响之下C-反应蛋白合成会明显增加,而且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常人。C-反应蛋白是在血液当中所发现的一种能够和肺炎球菌C-多聚糖结合的急性期反应物质,这主要通过肝脏合成形成一种属于γ球蛋白的蛋白体。如果机体在遭受到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炎症侵犯的时候,那么机体在应激状态之下就会通过炎性淋巴因子那么机体在应激状态之下,就会通过炎性淋巴因和TNF等对肝脏上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形成C-反应蛋白,通常患者在感染以后12 h内C-反应蛋白量就会迅速增高,因此这一项指标也是作为感染性肺炎进行诊断和鉴别的较好指标。
C-反应蛋白的检测过程中不会受到患者性别、年龄和血液、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相比WBC计数,C-反应蛋白却更加的灵敏可靠。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能够看出,C-反应蛋白在对细菌性肺炎进行测定的时候,能够表现出典型的价值,C-反应蛋白在患者体内的数值明显要高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因此具有典型的价值性。
综上所述,对于肺炎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能够有效的区分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以及支原体肺炎,可以当做是对于细菌性肺炎进行鉴别的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标准,为患者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具有推广使用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