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研究

2019-01-07 03:12:02李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压氧阻力流速

李飞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 患者的相关诊断与治疗研究均较多, 其中脑血流参数的变化是本类患者表现较为突出的方面, 同时也成为本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改善意义较高的一个方面[1]。临床中以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研究多见, 但是对于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研究就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8 年6 月64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 女14 例;年龄40~74 岁,平均年龄(63.1±7.2)岁;病灶部位:基底节区22 例, 其他部位10 例。观察组中男19 例, 女13 例;年龄41~75 岁, 平均年龄(63.3±7.0)岁;病灶部位:基底节区21 例, 其他部位11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病灶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 主要为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神经保护等方面的治疗。治疗10 d。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 氧压为0.2 MPa, 加压为20 min, 减压为30 min, 面罩吸氧时间为60 min, 休息时间为10 min, 治疗时间为2 h/次, 1 次/d。治疗10 d。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参数(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及阻力指数)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比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分别为(64.54±5.23)、(49.83±4.60)、(30.13±3.26)cm/s;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分别为(64.60±5.17)、(50.01±4.63)、(30.20±3.19)cm/s。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分别为(68.20±5.66)、(55.65±5.10)、(35.65±3.43)cm/s;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分别为(72.92±5.98)、(58.95±5.63)、(38.20±3.66)cm/s。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比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1.12±0.13)、(1.10±0.15)、(1.05±0.13);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1.13±0.11)、(1.11±0.13)、(1.04±0.1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98±0.09)、(0.95±0.10)、(0.79±0.13);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79±0.07)、(0.81±0.08)、(0.62±0.10)。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高发, 高致残率及致死率是本病患者研究热度一直较高的主要原因, 而本病患者的各方面研究中, 脑血供的改善一直是治疗的重点干预方面, 同时也是评估治疗方式有效程度的重要参考方面[2,3]。高压氧治疗是在脑梗死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其通过高压氧的形式有效增加血氧量, 组织氧供改善作用明显, 因此对于脑部缺血导致的缺氧情况具有改善作用, 因此认为临床作用值得肯定。但是临床中关于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程度研究不足, 且对于其疗效程度的研究差异明显, 因此进一步细致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研究就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进行探究与观察的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分别为(68.20±5.66)、(55.65±5.10)、(35.65±3.43)cm/s;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分别为(72.92±5.98)、(58.95±5.63)、(38.20±3.66)cm/s。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98±0.09)、(0.95±0.10)、(0.79±0.13);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79±0.07)、(0.81±0.08)、(0.62±0.1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患者治疗后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提升较大, 阻力指数降低幅度也相对更大, 说明其在改善脑部血供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可通过改善局部血供、组织氧含量及血氧弥散距离等方面来达到改善脑血供与氧供的作用, 因此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导致的血供与氧供不足[4-7]。

综上所述, 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更为积极, 在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高压氧阻力流速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英语文摘(2020年10期)2020-11-26 08:12:12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大众科学(2020年7期)2020-10-26 09:24:30
爱虚张声势的水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阻力不小 推进当循序渐进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14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