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迎迎,洑寒莹,宋沉雁,陆 朱,钱 华,朱世鹏,董 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脐疗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适当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于脐部,或在脐部予以艾灸、拔罐、推拿等物理刺激,以激发经气、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该法位置明确、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且具有无创伤、无疼痛、安全等特点。过敏性鼻炎(AR)是发生于鼻黏膜处的主要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西医以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为主,虽有较好的即时疗效,但远期疗效的维持困难。多年临床实践表明,脐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治病求本、整体调节的优势,不仅能较快改善症状,而且远期疗效持久,能够减少复发。其防治作用的发挥与施术部位的特性及刺激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本研究就此作一探讨。
胚胎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其营养物质和氧的摄取以及代谢废物的排除都是通过胎盘和脐带来完成的,在这一阶段胎盘发挥着呼吸器官的功能,暂时充当着肺和肾。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枢纽,脐带脱落后,便形成肚脐,因而从脐与呼吸器官的衍生关联性分析,可以说肚脐在一定程度上连接着人类最原始的呼吸功能,它与呼吸系统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就保持着密切联系。
脐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终闭合和表皮角质层最薄处,皮肤与筋膜、腹膜直接相连,皮下无脂肪组织,屏障功能最弱,故渗透力强。脐部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动静脉吻合网,血运丰富。姜劲峰等[1]研究认为,脐部具有明确的血管结构,具备血管横断面结构特征,是唯一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膜的穴位(神阙),该特征为脐疗作用的启动、传入、效应环节的特异性奠定了结构基础。脐部神经分布广泛,与内脏相联系。基于上述解剖特点,因而此处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以及温灸、拔罐等刺激感应的传导。
数学理论证明,脐位于人体“黄金点”,是调整人体的最佳作用点。现代研究认为,脐在结构和功能上虽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的边界, 但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及全身各种组织又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个具有整体缩影性质的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符合生物全息律的理论[2]。脐部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结构单位,而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脐的不同位点与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的相对应位点组成一个同类集,刺激脐部可通过神经、血管、体液等多种途径激发出全息胚脐的泛作用,使与被刺激部位所在同类集中的其他靶器官得到修复或调整。这一作用又具有一定的迭加、放大效应(蝴蝶效应),从而获得较明显的治疗效果[3]。
1.2.1 神阙的整体调节 神阙乃真气之所系,五脏六腑之根,功善扶正而祛邪,整体调节作用卓著。脐中名曰神阙穴,为任脉之要穴,是生命之根蒂,为先天之根。《医学源始》曰:“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之始生,五脏六腑之成形故也”。《难经·八难》亦言:“诸十二经脉者,维系于脐下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可见神阙穴是神元归藏之所,五脏六腑之根。先天原气皆由脐出,后天正气由脐固。日本医家丹波元简亦在腹诊专著《诊病奇俊》述及:“夫脐之凹也,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因此古今皆将神阙奉为回阳救逆、强身健体之要穴。又脐为风窍、寒门之舍,《幼幼集成》云:“脐为白风之总窍,五脏寒门”。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其致病关键在于正虚(脏腑虚损)而寒乘,故刺激该穴能激发脏腑功能,扶阳培元,补虚益损,改善体质,益卫固表,散寒祛邪,在本病的防治中可发挥标本兼治、整体调节的重要作用。
1.2.2 神阙的经络联系 神阙与肺、脾、肾经脉相联,经气相通。鼻鼽的病变脏腑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肺卫不固、脾胃虚弱、肾元亏虚为致病之本,感受风寒异气、鼻窍受邪为发病之标。而神阙穴(脐)与肺、脾、肾经脉联系密切,如《灵枢·经筋》中有“手太阴之筋,……循臂下系于脐”“足太阴之筋,……上腹结于脐”“其病……上引脐两胁痛”等描述;《灵枢·营气》亦云:“故气从太阴出……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灵枢·五色》云:“当肾者,脐也”:《灵枢·营卫》又云:“足少阴肾经与冲脉夹脐上行”,《道藏》曰:神阙“为心肾交通之门户”。可见,神阙穴与肺、脾、肾经气相通,正如《会元针灸学》所言:“神阙者,神其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此乃经络之总枢,上通肺气,中联脾胃,下系肾元。因此通过药物敷贴或艾灸、拔罐等方法刺激该穴,则可激发经气,调理病变脏腑,以奏益肺、健脾、补肾之效。
检索“中国知网”(期刊)自建库至2018年5月应用脐疗法防治过敏性鼻炎的相关资料,共获得文献30篇,其刺激方法包括拔罐法(10篇)、单纯药物贴敷法(8篇)、单纯艾灸法(6篇)以及药物贴敷结合艾灸法(6篇)。
脐罐法即以脐(神阙穴)为施术部位予以拔罐的方法。在相关的10篇文献中,7篇采用了闪罐法,3篇为留罐法。
2.1.1 闪罐法 该法是将火罐吸拔后稍作停留,然后取下再拔,反复多次的方法。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所查及的最早运用脐疗防治本病的文献[4]即采用了此法,在神阙穴上每隔5 min拔罐1次,反复吸拔3次,每天治疗1次,经10天治疗后,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25例症状消失,且3个月内未见复发,17例好转,总有效率为84%。作者认为,拔罐刺激可使局部充血瘀血,毛细血管破裂,通透性增加,加速脐周的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此后不少医者采用了类似的闪罐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5-6]。
张虹教授[7]在闪罐的操作要点、作用特点等方面又有新的探索,提出闪罐速度宜达30次/min,至罐体温热,留罐1 min,取毛毯等覆盖患者腹部,至罐体冷却,再次进行闪罐,反复3~5次。张虹教授认为火罐之闪法,一开一合,一松一紧,动静相合,既能开泄腠理,祛邪外出,又通过快速吸拔,可调动阳气,激发正气,操作间歇留罐被盖,旨在取其温热固护正气,故有补泻双效作用。
在总结临床疗效的同时,又有研究进一步观察了闪罐法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如柯正华等[8]采用天灸配合神阙穴闪罐法治疗阳虚型过敏性鼻炎,闪罐至皮肤暗红后取罐,待颜色消退后重复操作,共3次,每次约5 min。治疗时间选夏季三伏天,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发现患者血液中的IgE、IL-4、IL-5、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与口服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对照,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降低IgE、IL-4水平方面,均优于西药组,表明该法对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1.2 留罐法 即将罐具在脐部留置一定的时间。如李翠等[9]选用大号玻璃罐,留罐5~10 min,发作期1日1次,缓解期隔日1次,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总有效率95%。班惠娟[10]选最大型号玻璃罐吸拔于神阙穴,留罐30 min或40 min,部分患者局部皮肤至取罐时可见青紫瘀斑。王瑜[11]同样以长时间留罐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用大号真空罐在神阙穴拔罐,抽罐真空至患者能耐受为度,留罐30 min,起罐后脐部微肿,3日1次,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4.2 %。并分析认为,此法可强化拔罐后的持续效应,使疗效更持久。
综上认为,应用脐罐法防治本病,其罐具选择以大号为宜,刺激方式以闪罐法和较长时间的留罐法为主,吸拔时应达到一定量的刺激强度,从而有利于充分激发神阙穴的主治功效,达到扶正祛邪、调节免疫、抗过敏的作用。
本法是以艾灸作为刺激方式作用于神阙穴的方法,在本病的防治中多采用艾条温和灸或灸盒灸。
2.2.1 艾条温和灸 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神阙穴,距皮肤约2~3 cm进行悬灸,使局部温热而无灼痛为宜。王益庆等[12]用温和灸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以脐部微红发热为度,并配合肺俞等穴的药物贴敷,治疗4个疗程后,经疗效比较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口服西替利嗪糖浆组,同时IgE、EOS I和L-4含量显著降低,血清INF-γ水平升高,表明能有效改善患儿过敏体质,控制变态反应性炎症。马世明、杨丽明等[13-14]采用的灸法基本相同,但杨氏明确提出了灸治时间的要求,每次需40 min,灸时的延长可促进温热等灸感透达入内,以增强补虚扶正、巩固疗效的作用。廉南等[15]选用药艾条(艾绒、冰片、肉桂、当归、麝香等)脐部温和灸,每次30 min,观察结果显示,施灸能迅速控制鼻流清涕等症状,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脐灸,可有效降低病情的复发程度。此法特点是在艾条中加入了辛香走窜、开窍通闭的冰片、麝香以及补火助阳、活血通经的肉桂、当归,旨在增强艾灸的穿透力及温通之效。
2.2.2 温灸盒灸 由于脐部平整便于置放,故临床还常利用灸盒或灸箱进行施术,此法无需手持操作,施灸部位稳定,热力均衡而持久,安全方便。如李琳等[16]门诊收治72例患者,在针刺留针时,用艾箱灸神阙30 min,有效率为97%。李鸿霞[17]在电针的同时,将艾条2 cm放入木质灸盒中,在脐部进行灸疗,直至艾条燃尽,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2个疗程后,26例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症状明显减轻但偶有复发者9例,无效2例。
根据临床报道,运用灸脐法防治过敏性鼻炎多与针刺疗法相结合,针法与灸法各具特色,针法通过对鼻部穴及病变脏腑相关特定穴的刺激,泻邪作用较强,能迅速缓解症状;灸法刺激神阙穴则重在温阳散寒、益气固本、调节免疫,其远期疗效更为持久。因此,针灸并用可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并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3.1 敷脐法的操作方式
2.3.1.1 穴、药结合 敷脐法是将中药贴敷于神阙穴的方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这种经皮给药方式,避免了口服给药而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脐部成凹窝状,便于填敷,且穿透力强,血运丰富,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弥散,故能充分发挥穴、药双重治疗效应,临床应用于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疗效。如吴成杰、李泽民等[18-19]单用敷脐法治疗本病患者64例,分别取黄芪、白术、黄芩、薄荷、辛夷花、细辛、地龙、蝉蜕、牡丹皮、甘草,混合研细,装入药袋,固定于脐部,20天换药1次,治疗3个疗程,有效率为89.1%。张新会、严欣等[20-21]将乌梅、白芥子、细辛、辛夷、补骨脂、肉桂各等份研末,取鲜姜汁调制成饼状贴敷于神阙穴,24 h取下,1次/3天,经3个疗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4.7%,优于中药内服对照组。
刘丽平[22]采用神阙穴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药选丁香、砂仁、苍术、白术、黑胡椒各1 g,研为细末和匀,加入鲜姜汁及蜂蜜,做成药饼敷脐,12 h/次,贴满三伏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3个疗程,有效率为94.44%。此法遵循“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中医理念而择时贴敷,选择“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此时阳气充盛,可顺势养阳,有助于改善本病患者的阳虚之体。并且夏季腠理开而血脉张,药物更易渗透吸收,可充分发挥其药效。过敏性鼻炎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因此在缓解期重视“三伏天”的治疗,“缓则治本”,对扶正固本、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2.3.1.2 穴、药、灸结合 更有医者将敷脐法与灸脐法结合运用,或名隔药灸。艾灸的温热效应,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神阙穴,能发挥温经通络、扶阳益气、散寒祛邪的功效,另一方面使血管扩张,血循加速,可有效促进药物的渗透与吸收,如此穴、药、灸三者结合,作用相得益彰。如王芳[23-24]用芪参糊(黄芪、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共研为末,加醋调糊)敷于脐部。再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艾灸盒中,灸脐15~30 min,然后外加胶布固封。王艳芳、李鸿霞等[25-26]自制芪梅散,药用黄芪、乌梅、麻黄、细辛、五味子、肉桂,以4∶2∶1∶1∶1∶1的比例,碾粉后取姜汁调和,敷于神阙穴,再用艾条灸治30 min,使患者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腹部,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经半年后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其显效率优于口服依巴斯汀片对照组,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的总IgE含量。吕华、黄佰宏等[27-28]运用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其施治方法与王艳芳等基本相同(仅在药物配制中少了五味子),经疗效对比,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及随访1年的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电针组。
2.3.2 敷脐法的用药特点分析 根据14篇运用敷脐法防治过敏性鼻炎相关文献的用药频次统计,选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细辛(10次)、黄芪(8次)、肉桂(7次)、辛夷(6次)、白术(6次)、乌梅(6次)、麻黄(5次)、炙甘草(5次)、干姜(4次)、白芥子(3次)。14篇文献中有9篇均用姜汁调制诸药进行贴敷。
2.3.2.1 从药性上 遣方用药多以温热、辛香走窜之品为主。一是针对“鼻鼽”病性特点以阳虚寒侵为多,故选用肉桂、麻黄、干姜、生姜汁等温热之品,以助阳补虚、祛风散寒。二可利用细辛、辛夷等药的辛香走窜、温通透达之性,以宣通鼻窍;该类药所含的芳香性物质亦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引领诸药由外达内,通经走络,直达病所。此外,细辛、白芥子等辛热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性(有小毒),其刺激特性也有助于激发神阙穴的主治功效。
2.3.2.2 从药物归经及主治功效上 选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多与本病的病变脏腑肺、脾、肾相应。如细辛、麻黄、辛夷、白芥子等药主入肺经,温肺散寒、宣通鼻窍之功能卓著。黄芪、白术、炙甘草、干姜、生姜等药主入脾、胃经,可温运脾阳、健中益气、培土生金、助卫固表;肉桂主入肾经,功善温肾补火、扶阳培元。诸药相合,共奏温肺通窍、运脾健中、补肾扶阳之效。
2.3.2.3 从组方特点上 在运用辛香发散药物的同时,又配以乌梅,酸敛收涩,兼以养阴,一散一收,以阴和阳,避免辛散太过而伤气,温燥有余而伤阴。在用药比例上亦当适度调配,麻黄、细辛、肉桂等药不可多用,以防耗气竭阴[25]。佐以炙甘草,性味甘平,调和诸药。
2.3.2.4 从现代药理学研究 黄芪、肉桂、白术、细辛、辛夷、麻黄、乌梅等常用药,多具有调节免疫、抗过敏的药理效应。如黄芪,研究表明能明显减少致敏大鼠鼻腔黏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9],降低异常增高的IL-12水平[30],并可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血中Th17细胞的分化及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31],有效调节Th1/Th2类细胞表达,进而控制AR炎症状态[32]。另有动物实验显示,肉桂提取物可使虚寒状态大鼠血清IgG、IgM和C3水平升高,以改善其免疫功能[33]。通过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灌胃给白术水煎剂后,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血素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表明白术对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34]。
研究发现,细辛、麻黄均能抑制致敏小鼠或抗原诱导的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35]。辛夷能对抗过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皮肤被动过敏反应[36]。乌梅能通过调节蛋白酶激活受体2表达,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达到抗过敏的目的[37]。
综上认为,脐疗法防治效应的发挥主要基于脐的特殊解剖特点、神阙的经穴特性以及拔罐、艾灸或药物敷贴等方式的刺激作用。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应用该法防治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并且在刺激方式的运用以及遣方用药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仅从文献所涉及临床案例看,针灸结合效果最佳。从各自的优缺点上来看,脐罐法和灸法操作、材料准备更加简便易行,但其治疗多适用于阳虚型患者,敷脐法虽较之操作略复杂,但可通过药物配伍针对不同证型治疗。就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总体数量偏少,30篇文献中部分论文的内容多有重复,研究方案的设计较简单,各种脐疗刺激方法(脐罐、脐灸、敷脐等)之间的疗效比较研究缺如,临床上如何根据本病的不同病期或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较佳的刺激方式、如何相互配合,迄今的研究均未涉及,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