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厥阴证不寐36例

2019-01-07 01:50郭青秀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1期
关键词:耳郭厥阴压豆

郭青秀

(山西省临汾市中医医院,山西 临汾041000)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1],西医称其为失眠。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2]。长期失眠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严重者还可诱发其他疾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在临床采用乌梅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厥阴证不寐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7年9月在临汾市中医医院治疗的36例厥阴证不寐患者,男13例,女23例;年龄19~82岁,平均(45.2±8.1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平均(3.1±0.7)年。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标准[2]: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或伴有头昏头痛,心悸健忘,心烦,神疲等;常有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病后、体虚等;厥阴证表现为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1.3 纳入标准 年龄19~82岁;符合上述失眠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严重躯体疾病、抑郁症和神经症等导致的继发性失眠者;合并心、肺、肝、肾等器官并发症者;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人格障碍及其他重型精神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36例患者均采用乌梅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①乌梅丸汤剂加减治疗。乌梅丸组成:乌梅30 g,党参片10 g,当归9 g,炮附片6 g,桂枝6 g,干姜6 g,川椒6 g,细辛3 g,黄连片6 g,黄柏6 g,炒酸枣仁20 g。兼心血不足者,加熟地黄、芍药、阿胶以养心血;兼脘闷纳呆、苔腻者,加苍术、白术、陈皮、厚朴、茯苓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心悸、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安神。每日1剂,水煎煮,早晚两次分服。②耳穴压豆治疗。取皮质下、神门、垂前、心为主穴,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加肝、脾、肾、内分泌等耳穴。操作方法:用棉签蘸取75%医用酒精消毒耳郭,医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耳穴贴贴于耳穴,轻轻按压,以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度,每日按压4~6次,留置3 d;睡前加强按压1次。洗澡时注意保护耳郭,更换前1 d自行去掉耳贴,清洗耳郭。每次选择一侧耳进行贴压,双耳交替。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时间。痊愈:睡眠深沉,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深度增加;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或失眠加重[3]。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之和。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36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4.4%。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为(5.85±0.83)h,明显长于治疗前的(2.80±0.8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典型案例

患者,女,45岁,2017年4月17日初诊,主诉“失眠3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3年间由于工作原因睡眠时间不固定,入睡困难、眠后易醒,夜间睡眠不足3 h,自诉平日服用健脑补脑类药物及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等药物,效果不明显。近2个月失眠加重,梦多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夜间睡眠2~3 h,手足发凉。平素易心烦,纳可,大便不成形,每日2次,小便可。舌质黯红,苔薄黄,脉浮弦。给予乌梅丸加减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耳穴取皮质下、神门、心、肝、大肠、小肠。2017年4月25日二诊:患者睡眠好转,手足发凉缓解,大便成形,加合欢花10 g,继服14剂。继续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得愈,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

5 讨论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失眠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伤寒论》载:“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4]看似与不寐无关,但探究其机制,发现厥阴证导致不寐亦比较常见。清·黄元御在《金匮悬解》提到:“盖厥阴之病,水寒不能生木,木郁而热发,故上有燥热而下有湿寒。乌梅丸上清燥热而下温湿寒,蛔厥之神方也。”厥阴之肝,喜条达而主疏泄,肝阳气机条达舒畅依赖于肾阳温煦。平素体阳虚肾水寒不能生肝木,“木郁而热发”,上扰心神,形成“上有热而下有寒”之失眠。厥阴中厥乃极之意,故厥阴中阴最少,而物极必反,阴少则阳亢,寒极生热[5]。《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患者自1∶00~3∶00发生睡眠障碍,多可从厥阴病论治。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证的代表方剂。乌梅敛肝、安神清热,炒酸枣仁养心安神,川椒、细辛温阳祛寒,黄连、黄柏清上中焦之热,炮附片、干姜、桂枝共温三阴,党参、当归补气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具有清上温下、调补气血、交通阴阳、安神助眠之效。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之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均走行于耳,此外还有许多经脉注于耳。耳与全身的关系密切,身体不适时在耳朵均有表现。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言:“耳属足少阴之肾经,肾寄窍于耳也。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1995年美国国际耳穴培训中心提出耳穴近脑学说,耳穴作用原理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体液系统、免疫系统、遗传系统、病理形态系统有关,充实了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6]。厥阴证乃阴尽阳升,寒极生热,处于阴阳转换阶段,乌梅丸与耳穴压豆配合疏养气血、调节阴阳、温寒泄热,符合病机,治疗厥阴证不寐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耳郭厥阴压豆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刍议俞根初对厥阴病证治的认识与发展
新生儿耳郭畸形发生率调查及表型分析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孩子长“猿耳”,千万别等自己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