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坤,陈耀凯,刘 敏,吴玉珊
作者单位: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 40003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已成为HIV感染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HIV被视为神经疾病患者的潜在原因。根据感染阶段,HIV感染可见多种类型外周神经病变。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é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急性炎症性免疫介导的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现就我院收治1例艾滋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患者,女,56岁,已婚,既往体健。因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伴小腿部、双侧膝关节、腕关节疼痛,1周前出现咳嗽、咯少许白色泡沫痰,伴气促、胸闷不适,无发热、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无晨僵等不适入院。外院确诊艾滋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
入院查体: 轮椅推入病房,氧气袋带入,T 36.3℃,P 82次/min,R 21次/min,血压154/99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未发现异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双下肢皮温略低,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痛觉略减退,无法站立。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双侧腕关节、膝关节X线平片未呈现明显异常。头颅MR平扫+增强:考虑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灶可能性大,脑萎缩。脊柱MR平扫:颈腰椎轻度退行性变。胸部CT: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左肺舌段少量斑片状影。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气分析pH7.39,PaCO241 mmHg,PaO267 mmHg,HCO3-24.6 mmol/L,BE -0.2 mmol/ L,SpO293%。血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流式细胞:CD4细胞数119/μL,CD8细胞数563/μL,CD4/CD8为0.21。自身免疫抗体(MCV42轻度升高、抗CIQ、核小体、ANA及自身抗体谱异常,DS-DNA无异常)。抗链球菌溶血素、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均阴性。3次痰抗酸杆菌涂片阴性。结核潜伏感染阴性。EB病毒、巨细胞病毒阴性。
病情发展及治疗方案:入院后根据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患者存在低氧、血压高,予以吸氧、监测血压,同时止咳、祛痰、平喘,营养神经治疗。但患者下肢麻木情况逐渐加重,肌力减退,仅有Ⅲ级,腱反射减弱,同时出现呼.困难、 吞咽 困难,入院.第3.和第6 天分别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分别为190 mmH2O(1 mm H2O=0.098 kPa)、170 mmH2O,CSF生化结果均提示细胞-蛋白分离。结合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考虑艾滋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第7天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0.4 g·kg-1·d-1,连续5 d。同时继续营养神经,预防并发症。治疗5 d后患者双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双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可引出,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症状明显缓解,再次行腰椎穿刺检查显示颅内压正常,CSF生化提示蛋白值较前明显下降。入院第15天患者可坐立、可进流质,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替诺福韦 /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入院后第29天患者可站立、搀扶行走。
HIV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感染不同阶段,引起外周神经病变类型不同。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主要发生于HIV感染血清转化时或疾病早期。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HIV感染患者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有文献指出,在艾滋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30%[2]。而格林-巴利综合征往往发生在HIV感染早期。查阅文献,一名57岁女性,出现腰部向腿部放射疼痛,行动不便,感肢体无力,发病前4 d有病毒感染史,最初被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出院。17 d后,患者因出现进行性上下肢无力、腱反射消失和感觉丧失而重新入院,被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并且意外发现其HIV阳性。该病例强调了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考虑病毒诊断的重要性,包括HIV。因此,英国艾滋病协会(BHIVA)指导方针指出,应该对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HIV感染筛查[3]。因为该综合征往往是患者感染HIV的首次表现[4-5]。当然,格林-巴利综合征也可在慢性HIV感染中出现[6-7]。据文献报道,在1例慢性病例中,患者在停止了ART 3个月后出现肢体无力症状。另一例慢性HIV患者在开始ART 2个月后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症状。
对于艾滋病患者,体内HIV破坏自身免疫系统,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8-10]。神经传导研究揭示了与HIV阴性患者类似的模式。HIV相关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史,检查和临床疾病过程与非HIV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类似。治疗方面同样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0.4 g·kg-1·d-1,5 d后适时启动ART。HIV感染期间,神经系统症状与CSF中高水平的HIV RNA相关,血液中HIV RNA水平与CSF中HIV RNA水平相似。这些症状通常随着数周内HIV RNA水平降低而自发消失[11]。因此,ART药物应选择透过血脑屏障率高的药物,利于疾病转 归。
本例中,患者发病前已发现感染HIV,随后出现进行性四肢麻木、肌力减弱,腱反射消失、感觉障碍,最严重时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测血电解质显示血钾正常,可排除周期性瘫痪。患者有感觉障碍,血清肌酸激酶或乳酸脱氢酶均正常,排除多发性肌炎。行头颅、颈椎MR检查排除脊髓受压及颅内肿瘤等病变,腰椎穿刺抽取CSF化验结果显示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正常,出现 “细胞-蛋白” 分离现象可排除急性脊髓炎,故作此诊断。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5 d,启动ART。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预后良好。
综合我院病例及相关文献研究后发现对于艾滋病患者,发病初期出现周围性神经病变概率高达50%,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度神经系统表现包括认知障碍、运动受限和神经病变,并倾向于与治疗同时症状缓解[11]。极少数会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病变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严重程度与CSF中HIVRNA水平有关,诊断明确后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5 d,同时应尽早启动ART,随着CSF中HIV-RNA降低,神经系统症状可逐渐缓解或消失。但HIV阳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长期结局证据不足。有人提出,与HIV阴性个体相比,HIV相关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更频繁的反复发作[12]。对于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在对症处理同时,也应完善CSF HIV-RNA,尽早启动ART,追踪临床症状与CSF中HIV-RNA相关变化、预后及疾病复发情况,从而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