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婷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奶牛作为牛奶的奶源,其自身的健康程度决定着其所产牛奶的品质程度,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我国的牛奶生产工作中特别重视对患有疾病的奶牛的隔离,以免得其成为劣质奶源流入市场,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对于奶牛常患的疾病,通常都采取中兽医药治疗的手段来对其进行治疗,这样既能够使病牛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又能确保其对于牛奶奶源的安全不会产生影响。本文以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为题,主要探讨中兽医药对于奶牛疾病的治疗之后对于牛奶质量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传统畜牧行业由相对古老的传统粗放型向现代化集约型的充分转变,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对饮食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对生产自畜牧类动物的动物性食品的健康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防病保健、促进生长、无耐药性、无副作用、无残留等,是我国现有食品安全质量体系中主要考虑的因素,而相对应的,具有无副作用、无残留等特性的中草药则可以代替原有的抗生素及化学制剂等化学药物来对畜牧类动物进行疾病治疗。
如同医治人体的病症需要经过“望、闻、问、切”的确诊过程一样,对奶牛进行治疗也应该采用确认病因、寻找病灶、对症下药、愈后保养的治疗全过程。
在奶牛的饲养环境中,可能会使奶牛患上疾病的因素和环节相对较多,例如在奶牛饲养基地中的土壤中的细菌、奶牛生活的环境中的致病菌、奶牛自身疫病病发时的用药,以及饲料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等。在中兽医药学中,对奶牛可能罹患的常见疾病,概括为两种类型,分别为阳性病证和阴性病证。根据奶牛的患病症状,中兽医临床学中将奶牛的可患的疾病归为两类,凡是热性证和表性证都归属于阳性病证;寒性证、内虚证则归属于阴性病证。
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这就是辨证施治。奶牛的疾病按照体表病症可以分为内外病症,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热性证和表性证都归属于阳性病证,在治疗上主要采取汗、泄、清、下的方式治疗,具体来讲就是可以采用清下调理的方法,通过调理奶牛的阴阳之气使奶牛的阴阳之气平衡。
对奶牛所患的所有体内病症进行中兽医药治疗的主要措施均为对奶牛进行中草药药物,或者使用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中草药饲料,通过对奶牛进行体内调理的方式来逐步恢复其健康生理机能。寒性证、内虚证则归属于阴证,要采取温补等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可以采用传统的望、闻、问、切的方式,治病治根,在充分确认病原病灶的情况下,针对病原来进行中草药的药物调理,直至痊愈。
例如对奶牛寒性症中的乳房水肿症状进行治疗时,需知其乳房水肿症状是由于奶牛产奶后大量的水分丧失与营养物质的流失未能及时补充,而引发的体质虚弱,免疫力差,由此才容易罹患寒性证。该症状如果未能及时处理与治疗,则奶牛乳房短期内会有局部淤血的情况,时间较长则形成乳房水肿。对该病症进行基于中兽医药疗法的治疗,首先可以通过对阳明穴进行针刺来施行针刺法,针刺法的目的是缓解奶牛乳房水肿的程度;然后对症下药,对于该症状,可以采用主药黄芪、槟榔各40g,配佐药茯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王不留行、续断、白术等各30g,加皂角、肉桂、各20g。其中黄芪有免疫、抗菌的作用,槟榔则能够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王不留行和泽泻等则具有下乳消肿、活血通经的作用,对于治疗奶牛乳房水肿有较好的作用。将上述中兽医药配方按规定配比进行调配,然后舂制成中草药饲料,喂食给患病奶牛,则可以对其病症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
中草药本就是用于饲养奶牛的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奶牛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在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之后,可以运用中草药来批量生产中草药奶牛饲料粉剂,这样既可以节约饲养草料的成本,又可以达到愈后康复保养的目的。
基于以上探讨可知,牛奶对于我国公民的日常饮食而言不可或缺,所以对于牛奶奶源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重视,而对于牛奶的唯一奶源的奶牛,在其罹患各种病症时,使用中兽医药的治疗手段,代替以往的化学药物,对其进行调理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更佳,这对于我国的牛奶及牛奶制品生产行业而言,确实是一件意义相当重大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