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连后引,渐入佳境

2019-01-06 08:21李嘉慧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峡

李嘉慧

摘  要:本文探讨对比阅读在《三峡》教学中的应用,运动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关键词:《三峡》  对比阅读   情感体悟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一个真正好的语文老师,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文本解读者,还当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产生与你同样的对文本的感触与思考,甚至是更多的感触与思考,你在其中也能吸收养分。”

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培养自身的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1]

在部编本新教材中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中,我就决定对比阅读这一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丰富体验。

俄国的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比较,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它可以产生强烈的刺激以促进思维,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运用比较阅读来教学,可以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化,并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与体验,便于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与思考。[2]

《三峡》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山水错落有致,雄奇瑰丽,是郦道元名作,在本篇教学中,教学重点当是理解三峡景象的特点,体悟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手段,利用小学阶段学过的一篇《早发白帝城》让学生体会作者笔下三峡景色的独特,此后再品读本文所引用的诗歌,体味作者情感,提升学生审美境界。

1.前连——与李白《早发白帝城》做比较阅读,体会“夏水”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初读,学生对景物的感受是水势很大流速很快,确实没有错,但是我想,这并不算是读出作者的真正意图,由此,我追问了一句,那么在这样的很大很急的水上行驶,心情如何?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借此,我引入了《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追问李白的心情,孩子们马上表示他心情非常轻快,可由一个“轻”字看出。那么本篇中被“王命急宣之人”是否也与李白心情相似呢?毕竟二者都是经由三峡至江陵,船行都十分快!

再次品读之后,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词:“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道路都因水势过大而停航了,“或王命急宣”“有时”可以见得若非迫不得已,是不愿出行的,由此可见行船的应当非常惊险,所以此時不能仅用“水势很大流速很快”来为三峡夏日景色做注脚了,但是当用上“迅疾汹涌”才能体现其特点了。

2.前连——与李白《早发白帝城》做比较阅读,三峡秋季“林寒涧肃”的特点。

《三峡》转入写秋季景象,作者首先讲三峡秋季“林寒涧肃”,然后借由“猿声”烘托其凄清悲凉。此处猿声当是理解秋日景象的一个突破点。“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常常只重翻译,对文章内容并不做认真的体会。此时,我第二次运用对比阅读,提示为何李白要用“两岸猿声啼不住”呢?同样是在三峡,他们所听到的猿声应当一样,但为何表述如此不同?

学生随即反应过来,李白一诗是写自己遇赦途中所见所闻,以及释然与放松的心情,猿鸣在他诗中并无深意,所谓“啼不住”当是写船行之速,由此才不停两岸的“猿鸣”。

而“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猿声则非在行船迅疾之时所听闻,或在山中,或在较为平静的水面上缓行所听闻,四周当非常寂静,因此,才能听到完整的猿声以及回声,猿声悠长,连绵不绝,在空谷中反复回荡,哀婉凄切,摧人心肝。唯有“林寒”,秋意森然,方能引人产生凄清之感,唯有“涧肃”——水已近干涸,才能寂然无声,行船更缓,更能细细品味猿声之哀。而猿声之哀也更渲染出秋日深谷的凄清,彼此映衬,迥异于三峡夏日景象。

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明了不同季节当有不同景致,即使用同样的意象也应明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其不同特点及作用。

3.后引——与本文所引《巴东三峡巫峡长》做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情感。

在《三峡》最后,作者借三峡渔人之口吟诵《乐府诗集》中的民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诗学生并未学过,但是内容简单,容易理解。

我抓住时机询问,渔人为何要“涕泪沾裳”?学生回到文本,发现秋季林寒涧肃,水位回落,渔人行船皆遇险滩,况且秋日凄冷,捕获并不丰盈,又听到谷中猿哀鸣,触景生情,当然心下凄凉,容易涕泪沾裳。引用诗文,是为了更加突出三峡秋季的凄清。

那么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渔人一样吗?学生思考片刻,马上就得出结论:当然不同。渔人情感是被秋季特殊的景象所激发,渔人越伤感,那么可见景色越动人心魄。而作者所写却是四时迥异、各具特色的三峡之美,正因三峡夏日汹涌澎湃,春冬清荣峻茂,秋日林寒涧肃,才更见其独特与值得书写,此中,更见作者对三峡之深味与迷恋!

不是四季如春树木常青才是美,四季分明各具特色也是美,不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才是美,林寒涧肃哀婉凄清也是美,正如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也是一种审美的境界,人们并不只爱赞坦途,更多的时候,人们仰慕险山,人们赞颂奇水,因此,在读山水小品文时当细心品味山水之精魂,切不可将所有山水都读成一种颜色,一种形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莫琴琴 《语文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研究》 2002.10

猜你喜欢
三峡
枫香园四季
翟宗选作品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三峡船闸累计货运量突破10亿吨
新三峡十大旅游新景观出炉三峡旅游黄金线呼之欲出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三峡行吟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
三峡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