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2019-01-06 08:21王陇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提升策略情感

王陇峰

摘  要:美术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它更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授课方式,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美术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变得丰富多彩,个性得到完善发展,人格得到全面提升。因此,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必须积极发挥中学美术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美术教学;提升策略

要想更好地把它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理解情感是什么?情感在教学中发挥什么作用?要深入解答这些问题,作为教育者应该深刻把握并在教育过程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同时,也对中学美术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懂得授课技巧,还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学业优秀、人格健康的接班人。本文通过中学美术教育实践,提出在情感教育下,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情感与美术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美术是艺术中的一种,“ 通过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通过人的情感,运用视觉形象和造型表现,传递人类的思想和文化。而中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同样包含情感的因素,在培养学生方面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它不仅象智育活动那样要求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且更要通过形象性、生动性、感染性,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从教育部制订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表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主要从自然中寻找美的形式,例如和谐、比例、对称和多样同一。在表现事物中的美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是提高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让欣赏者通过色、线和形与内容完美结合,而且有与真善结合的内容,才能激起欣赏者的美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主观反映。因此,美术是表现人情感和激起人情感的重要语言之一。

二、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行动,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教育始终把做人列为最重要的方面。而做人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外,还要具有高尚的人品。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具有自己 独特的作用,这种情感体现在哪里?美术是美育教育中的一种,又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情感性体现陶养人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人的审美境界。

首先,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增加文化知识的修养。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认识我国优秀美术作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扩大我们的视野,学习外国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经验,提高学生美术文化素养,逐步地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让学生表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例如通过中国画的教学,讲解中国画的造型特点和用笔用墨的方法,使我们在学习、创作中国画的同时,了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学习前人的审美境界,培养自己的审美心胸。对于艺术创造者来说,如果没有审美的心胸,就不能发现自然和社会中事物的审美价值,也不能发现审美的自 然;对于艺术的欣赏者来说,如果没有审美的 心胸,发现不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感受不到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象。这就是说,审美的心胸不是利欲的心胸,而是,纯洁、宽广、充满勃勃生机的心胸。

三、加强美术教学中情感作用的对策

1.尊重学生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有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个方面。自尊包括对获取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承认、接收、关心和赏识等。因此一个具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效率,而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别人给予的尊重为基础的。教师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而且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一个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也会觉得教师一直对他是欣赏的、尊重的,能让他自由提出意见,发表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尊重别人劳动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也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而尊重学生的个性也恰恰是学生乐学的一大秘密。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只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教师虽为人师,但不应就此将自己束之高阁,而应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美术教育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学生在美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2.信赖学生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信赖学生。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式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总是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有异议而又有道理时,教师要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与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教师友好的信赖学生的气氛,因此要多给学生以赞扬,因为赞扬就像温暖人的心灵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反过来,教师也要设法使学生信赖自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人际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适当的角色地位,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共同探究、解决学习和操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看待集体,共同承担集体义务;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劳动,共同分享集体成果。比如在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因受材料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个人完成作业任务有一定困难。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材料,根据各人所长自愿分工,协作完成。同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能看到学生不同的态度、处事方法、为人作风等,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使师生相互信赖、情感交融,把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共同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3.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

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人的情感,是随着社会而发展变化的。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就要求要有丰富而高尚的情感来协调适应,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要求在逐渐降低淡化,而对高尚情感的精神享受要求会越来越高。而这种高尚情感要求,也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挑战。作為美术教师,如何面对这种挑战?我认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勇于进行教育实践,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情感素质。美术教师要认真学习美术史,不断提高美学方面的素养,对美术教学不断进行探究。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探究,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用已获取的知识,领悟美术家的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并积极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提升策略情感
情感
台上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