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的渗透路径探析

2019-01-06 06:37马长寿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马长寿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外兴趣培养,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日常教学和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和良好品德的培养相对不足。为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路径,本文以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为起点,对当前小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从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改变等角度,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小学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源于我们中华大地这片沃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对中华文明的提炼和升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教育中,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丰富小学教学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教学需求,推动学生自觉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知识体系中;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使其养成自立自强、求真务实、诚实勇敢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

二、当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能够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里的优秀教师

我国非常重视义务教育。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的配备仍然相对薄弱。另外,即使是在城市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由于部分教师未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培训,或其自身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相对不足。这些原因导致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普遍缺乏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教师。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能够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里的驾驭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不少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还处在“照本宣科”阶段,一味对教材进行“照搬”,没有将教学活动与我国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服饰、传统器具、传统活动等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教学内容片面,不成体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普遍不好。

3.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能够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的系统性力量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多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授课教师,仍然存在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轻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不少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准备不足,不少学校缺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设施等。没有形成一种系统性力量,推动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三、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小学教育的路径探究

1.人才引进和强化培训并行,培养一批能够将传统文化充分渗透在日常教学里的优秀教师

教師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升小学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充实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才能保证在日常教学中,相关教师能够做到言传身教,游刃有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相关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及时充电、自觉学习、自我完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驾驭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等教育机构也要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积极组织关于传统文化渗透日常教学的系统性培训,培养一批能够将传统文化充分渗透在日常教学里的优秀教师队伍。

2.转换思维和创新方法齐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转换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如开展远足、参观等活动,带领小学生进入博物馆、进入文化景点实地参观,进行情景复原,现场讲授相关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里,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如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观看诗词大会类节目等活动,组织评优评奖,动员学生积极诵读古诗词,督促学生养成朗诵古诗词的习惯,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3.改变观念与营造氛围共举,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学生的道德教育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家长、学校、教师要积极改变分数优先的教育观念,将传统文化教育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一种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都有的系统性力量,推动学生自觉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一是营造书香氛围,如学校通过悬挂古代画作和名家名篇,树立文化雕塑等措施,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香气息,让小学生在校园内时刻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加强家校联合,开展各类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促使学生主动爱上中华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日常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独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教育中全面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不但能提升小学教学水平,还能更好传承中华文明,让传统文化教育遍地开花结果。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