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创作的重要源泉

2019-01-06 02:16侯景怡
戏剧之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关帝庙碑刻戏台

侯景怡

【摘 要】灵丘位于晋东北边缘,大同市东南端。东、南与河北涞源、蔚县、阜平接壤,西、北与本省繁峙、浑源、广灵毗邻,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辖3镇9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初考西汉置县,属代郡。赵武灵王、北魏文成帝、孝文帝、辽代萧太后、唐末李存孝等一批人文遗迹积淀为灵丘悠久厚重的历史。唐属河东道蔚州,领安边,飞狐,灵丘。辽代属京西道蔚州。金代属京西路蔚州。元代属上都路顺宁府蔚州。明代属山西大同府蔚州。清初属山西省大同府蔚州,后属大同府。

【关键词】山西灵丘县;赵北村;关帝庙;碑刻;戏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016-02

一、赵北乐楼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西汉置县,属代郡。赵武灵王、北魏文成帝、孝文帝、辽代萧太后、唐末李存孝等一批人文遗迹积淀为灵丘悠久厚重的历史。

戏台又称乐楼,是指为戏剧演出而建的专门场所。灵丘的庙会颇多,戏台遍地开花。由于在破四旧的年代曾作为宣传的阵地,所以保存了很多老戏台。但随着时代变迁,很多村庄又建了新戏台,且各有特色。

赵北乡位于灵丘县西北山区,北西分别与广灵,浑源毗邻,东西跨度20公里,南北长度25公里,距县城25公里。全乡版图面积283平方公里,1.8万人,耕地面积5.6万亩,辖31个行政村。

位于山西省灵丘县赵北乡赵北村的关帝庙戏台,从村口进去,右边方向,在村子中央的地方,始建年代不详。坐南朝北,卷棚歇山顶。通面阔三间,其中明见间3.5米,次间1.95米;通进深6.85米,其中前台进深4.15,前台侧口宽1.9米。台基高0.67米。前台三架椽,前后台隔断设在后脊柱间。

赵北乐楼正背面有四个补间铺作,柱子正上方有两个柱头铺作,两边有两个转角铺作,两侧面有五个补间铺作。正背面两侧各有两个望兽,望兽口往外。取瞭望之意。赵北乐楼的望兽为龙头云纹。有整齐的滴水、猫头,但没有钉帽。滴水是屋檐瓦垄最前端的一片倒三角形的瓦片,用于流雨水。防止浸湿檐木一个瓦当配一个滴水。赵北乐楼的滴水保存就很完整。垂首下面是垂脊,垂脊莲花脊、山墙山花雕刻都很精美。正脊多有植物的图案,庙宇等重要建筑的正脊处多有龙和凤的形象呈现出来。正脊处在屋顶正反两个斜面的交叉处,是屋顶最顶端的水平屋脊。除了攒尖顶、平房和卷棚顶都有正脊。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都有一条正脊。十字脊顶则为两条正脊垂直相交,盝顶则由四条正脊围成一个平面。赵北乐楼就可以明显看出来是套在角梁上的,用来保护角梁。

戏台两侧为如意踏跺。正对正两个对称。台阶中间砌置的一级一级的阶石称为“踏跺”,宋代时称为“踏道”。

前排四个柱础,后排两侧各一个,均为圆柱形柱础。圆柱形的表面上通常比较光滑朴素,很少有修饰性的图案出现。早期的形式以圆柱形柱础较多,表面用单一的花纹或者线条等浮雕的装饰,相比其他较为简单淡雅。而到了中期柱础的形式开始出现变化,外形来看圆鼓形的柱础慢慢消失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下半部分有明显的内缩形状,整个造型看起来更加俊秀挺拔,到了晚期,柱础的形式则变得丰富起来,有莲花型,方形等。而赵北乐楼的柱础都十分简单,只有上面一圈又一圈小圆圈之外,其他的装饰再无。

二、戏曲文化

“罗罗腔”是一个较古老的剧种,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在河北省中部广为流传,并且曾进入北京,被京剧等剧种所吸收。清朝后期,罗罗腔流行到山西省灵丘、广灵、浑源、应县、大同、繁峙等县和河北省阜平、行唐一带地区。

罗罗腔是灵丘当地有特色的剧种,通过当地特色的剧种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戏曲文化特征,灵丘罗罗腔在之前经常是看作祭敬神灵来作为演出,所以在神仙道化戏所的出场率比较高,再后来历史剧在灵丘罗罗腔的传统剧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但灵丘罗罗腔中也不乏江湖绿林故事,可以看出灵丘的戏曲文化题材多来源于历史故事与生活,也有一部分传播内容为古代伦理思想与价值观。在众多的剧目里,不论是严肃端庄的剧情,还是简单平淡的剧情,都可以让罗罗腔的魅力更加大放异彩,还能使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满台生风。在唱腔的剧目里,不论是用清新淡雅、婉转动听、擅长叙述抒情的唱腔来演唱,还是用曲调生动明朗、滑稽喧闹、动作性大的唱腔来演唱,都可以让观众的神色为之沉醉。

灵丘罗罗腔形式不论怎么变换或者改编,内容上都是与当地民眾的琐碎生活息息相关的,与婚姻习俗密不可分的。在罗罗腔的剧目里,有灵丘县当地乡村民众的民风民俗的体现、近景远情的描绘,还有当地乡村民众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感情思想的呈现,也可以把明末清初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下灵丘当地乡村的社会牢牢把握住。罗罗腔不只是舞台上的表演,还是舞台之外民风民俗的体现,而这种体现才是罗罗腔真正的存在意义的所在。

罗罗腔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罗罗腔保存了很多古老的曲牌体唱腔, 是地方戏形成并且发展的一份最原始的基础档案。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激烈竞争里,还能保存它自身的地方特色并且流传至今,是它艺术生命力顽强的体现,这也正是它艺术价值的所在。

三、结语

清代及民国时期,各庙宇为吸收善男信女,求得寺庙香火旺盛,每年均要举办一到数次庙会。庙会时亦要请戏班唱戏酬神,表面上是为酬谢菩萨保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实则是庙宇会首借此招徕香客,求人神共乐。新中国成立前,灵丘县的乐楼戏台十分普遍,各个村都有一两座,有的还有三四座。但由于后期的保护不周,许多戏台被摧毁和年久失修,早已所剩无几了。

而灵丘县赵北村的庙由于年代久远也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乐楼,坐落在村中央位置,已成为村中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地方,之前在这戏台上演出的曲子,现如今也只能余音绕梁了。

参考文献:

[1]王潞伟.上党神庙剧场研究,2015年.

[2]王潞伟.蒲县五鹿山五龙洞圣母庙及其戏曲碑刻考,2009年.

[3]冯俊杰.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7页.

[4]高凤山.三晋石刻大全·大同市灵丘县卷,三晋出版社2009年版,126,127页.

[5]冯俊杰.戏剧与考古,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第117页.

[6]王鹏龙.雁北明清剧场及其演剧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2.

[7]安芳.罗罗腔剧种研究综述,山西大学音乐学院,2014.

[8]灵丘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灵丘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280, 281页.

猜你喜欢
关帝庙碑刻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戏台送到家门口
福建东山关帝庙
狸猫戏台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山西古戏台掠影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