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婧
摘 要: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史上最具代表性、影响最为深远且广泛的一类瓷器,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代天启、崇祯至清代顺治是陶瓷史上所说的过渡期,在青花瓷器上体现尤为明显。这一阶段官窑暂停烧造,采用官搭民烧的方式生产官用瓷器,特别是顺治时期,政治与经济俱是百废待兴,带顺治年款的官窑器凤毛麟角。早年顺治的瓷器多被归入明末,随着纪年瓷的不断发现,对顺治瓷器的认识也逐渐加深,现在基本可以将酱口、白釉泛青和纹饰以人物故事、洞石花卉等为主的一类瓷器认定为顺治时期。文章拟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几件顺治青花瓷器略作简介。
关键词:顺治,青花瓷
顺治帝是清军入关后清代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1643—1661)。此时清朝政局尚未完全稳固,景德镇的御窑厂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停烧之后仍未恢复,为节约成本采用官搭民烧的方式制作。这种生产方式迫使民窑提高烧造水平,这一时期民窑瓷器精品颇多。且政府放松了对瓷器样式的规定,民间窑场摆脱其束缚,又受明末清初时绘画的影响,反而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纹饰上不再以鱼藻、龙凤纹为主,人物故事、博古图、折枝花卉、雉鸡牡丹和洞石秋叶这类颇有文人情趣的题材大量出现;青花的用料上多将回青、石子青、浙料等混合使用,以求达到水墨画中浓淡相宜的富有层次、生动的绘画效果。根据所能见到的实物,至迟在明末崇祯时,所谓的“青分五色”已经在青花瓷上体现出来了。这段时期青花瓷的产品面貌与前后两段都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陶瓷史上通常把明代天启、崇祯至清代顺治年间称为“过渡期”。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清代青花瓷器近千件,但能确定为顺治时期的青花器并不多,现就明显具备顺治青花特征的几件略做介绍。
秋叶纹盘(图1) 高2.8厘米,口径11.7厘米。白釉泛青,口沿一圈酱色。内底绘树叶一片,旁边书“梧桐一落,天下尽秋”。这类秋叶盘是顺治民窑常见的产品,或者单绘梧桐叶,或者绘洞石、梧桐叶,多配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诗句,有的也直接书记干支年款,如故宫藏两件洞石秋叶纹盘,均书“戊子春月……”。
洞石诗文笔筒(图2) 高15.3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7厘米。白釉泛青,口沿一圈酱色,砂底无釉。笔筒一周绘洞石两处,形状崎岖,以顺治、康熙两朝较为常见的阳光皴表现出石头的明暗,地面以点绘表现小草或苔藓。两座洞石之间相对处分别以青料书写诗文“丛桂苍苍,芙蓉凝凝,只尺千峰,神游万里”,落款“甲午春日写于万竿精舍”,钤印“林景”。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也书写同样诗句的笔筒,只是所绘之物为芙蓉与洞石,并无纪年,与我馆所藏对比无论尺寸、书画风格都十分相似。甲午年即顺治十一年(1654),钤印“林景”的青花瓷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也曾出现,一件为喇叭口花觚,绘耿庙神灯人物图,制作时间为顺治十年;一件也是笔筒,绘喜鹊登梅图,制作时间也是顺治十一年。这几件瓷器画面淡雅清新,用色浓淡有致,均书写于或图于“万竿精舍”,并钤印“林景”,可以合理推测应是由客户制样于窑户定烧的。
人物故事图花觚(图3) 高40.3厘米,口径19.3厘米。白釉泛青,口沿涂酱釉,有多处缩釉点。画面根据主题可分为三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人物故事图,莲池、折枝花卉和洞石组合画,向下的蕉叶纹三层。人物故事图中远山、仙鹤、抱琴童子、蕉叶洞石都展现了一种旷达、隐逸之感,而画中主人翁身穿官服、头戴官帽,表现身在朝堂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顺治时,社会上余乱未平,人们对明末清初的战乱仍记忆犹新,满人的统治必然引起知识阶层的反弹,以至这类画面在此时的瓷器上大量出现,秋叶、洞石等都隐含此类寓意。
颇有意趣的是,折枝花卉、洞石、莲池等图案,在瓷器上既可以见到它们作为主体纹饰,也可以见到它们作为一种组合元素烘托主体纹饰。这样将主体纹饰(花鸟、人物故事、博古图等)、边饰(蕉叶、莲瓣、回纹等)以及填充纹饰(洞石、折枝花、莲池等)拆分开来,再根据主体纹饰需要进行组合,反映了当时瓷器生产的进一步商业化,这与当时由于瓷器大量外销产量加大的历史情况是相符合的。
西厢记“张生赶考”图大盘(图4) 高6.1厘米,口径32.7厘米。白釉泛青,口沿涂酱釉,圈足露胎,内底署双圈“玉堂佳器”款。此件大盘青花发色艳丽,分水技法运用娴熟,画面生动,与水墨画无异。画面表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赶考途经蒲津渡的场景,张生手持马鞭骑马在前,书童肩挑行李紧随其后,河水与云气占据画面中大部分位置,翻滚的浪花展现了书中所描绘的“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的景象。在画面留白处书“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细线描绘的波浪,括号式的云气纹、阳光皴法的山石、介字点式的树叶都是明末清初绘画上常见的表现方式。
自元代始,戏曲故事逐渐流行,明清尤盛。明代中后期,版画与戏曲故事结合,极大促进了两者在社會上的流行。此时,一些书画名家也参与版画制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陈洪绶和萧云从。考察明末清初瓷器的人物故事图,从构图、人物、装饰元素等方面都能发现其影响。
顺治时期的青花瓷,兼具了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的风格,早期多被划为明代晚期。随着带纪年材料的逐渐公布,以此为标准又甄别出一些顺治瓷器。我馆所藏的几件顺治青花瓷,均表现为白釉泛青、酱口,圈足露胎略带火石红,纹饰受绘画影响较大。其中一件带有纪年,是顺治青花瓷器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本段青花瓷器的标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