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孙丽杰 诸盈 李晗
[摘 要]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简述学院医药专业群在对接泰州市地方产业链中发挥的作用及专业设置、建设、发展过程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内容。主要对医药专业群的调整做法进行综述,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 键 词] 医药专业群;泰州;动态调整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100-02
专业群对接地方经济动态调整,要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引领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专业集群建设;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推进专业集群改革,加速推动技术、人才、产业等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集聚,提高泰州市医药产业链的集聚度,为以大健康产业集聚为特色的中国医药名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与一批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促进医药产业链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现泰州市由医药大市到医药强市的转变,实现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名城建设目标。
一、医药专业群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用人单位推动,学院激励发展
紧紧围绕市场趋势谋划产业发展,创新专业集群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整合资源要素、促进产学研合作、适应市场环境、促进应用推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充分激励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创新优先、学习引领,创学并举
加大专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力度,把增强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集群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走访国内优秀的医药专业集群高校,学习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吸收、利用,创立有泰州特色的医药专业集群发展方向,实现以创新为主向创学并举、创新为主的转变。
(三)坚持深化改革,加强专业集群内部的交叉、合作
通过学院内医药产业链相关专业的重组与合并,将与医药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专业进行整合,使医药专业集群的专业设置更加完善。此外,根据市场的发展规律,积极开设新专业,以适应医药产业链的发展。
二、医药专业群动态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紧紧围绕泰州市“打造中国医药名城高地”的战略目标,积极应对近年来医药产业链的变化趋势,调整相关专业
围绕中国医药城“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定位,强化对接医药产业链的专业集群规划建设。根据建设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加大医药专业集群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招引海内外一流大学的教授、博士等到泰州工作,吸引高端的医药企业和创新团队与学院联合开展医药专业群专业的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学院牵头成立了以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弗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要成员的校企联合专业集群发展领导小组,多次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讨会,共同制定了2015—2019年的医药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设置更贴合市场需求,与泰州市医药产业链无缝对接。在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建成了药物制剂技术实训基地、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药理学实训基地、基本化学技术实训基地、药物分析与检测实训基地、创新实践中心等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以这一系列实训基地为依托,成功申報泰州市工程技术中心两项(泰州市仿制药工程技术中心、泰州市骨组织工程技术中心),为培养适应泰州市医药产业链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持。同时,在联合师资培养方面,学院每年至少选派3名以上骨干教师到药品生产、研发企业进行挂职、顶岗锻炼,着力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为专业集群建设提供保障。此外,在2016年9月,学院与徐州医科大学合作成功申报了药品生产技术(药物制剂)“3+2”专本分段培养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医药专业集群的招生方向,并且提升了入校学生的质量。双方院校成立了联合专业指导小组,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相信经过3~5年的合作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医药产业链,更适合向高层次医药专业人才发展。
(二)瞄准行业发展前沿,立足中国医药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诊断试剂与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基地
学院在2015年成功申报并开设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2016年开设了生物医疗器械的相关专业,力求培养全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使医药专业集群进一步扩大到几乎涵盖从生物制药上游研发构建与小试、中游放大与中试、下游临床研究与测试到产业化、效益化的全体系。把培养能在生产基因工程产品、重组蛋白药物、组织与细胞工程药物、疫苗与生物检测试剂的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人才为立足点。针对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管理模式,开设了大量生物技术类相关课程,如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发酵工程、疫苗及生物诊断技术等;并对该专业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自学生一进校即确定有丰富生物制药研发经验的校内导师和生产检验的校外导师各一名,瞄准生物制药前沿发展和生产操作实习,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和指导,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该专业可以与生物医药产业链无缝对接。
(三)依托扬子江药业集团实施药物制剂技术“244”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
校企双元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联合成立药物制剂技术学徒制培养工作小组,以学院为主体、扬子江药业为基础,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学生(学徒)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考,坚持企业实用为原则,校企共同商讨制定培养方案,培养能在企业从事制剂生产、检测、仓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校企双元联合招生招工,由学院负责招生,在学生报到入学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到校筛选学生,组成“学徒制”班级,对每位学生确定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明确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签订学生、学校及企业三方协议,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招生即招工”;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校企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双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由校内教师和扬子江药业集团确定的岗位师傅一起召开岗位任务职业能力分析会,以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发适应药物制剂生产操作、药品检验、仓储岗位育人需求的专业教学内容;“244”模式的教学过程安排,“2”即学校和企业“双元”主体共同合作育人,“4”即每学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实施教育和培训,“4”即学生→学徒新手→能手→岗位“专家”“四位一体”;第一学年工学交替,第二学年双月轮替,第三学年岗位培训。对接医药产业链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收益的:政府可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企业可以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学校可以降低教学成本;学生可以缩短培训时间,提前转正。
(四)围绕中国医药城(泰州)“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战略定位,敏锐把握医药产业链发展趋势
医药专业集群以“创新引领、整合提升、突出优势、综合发展”为主线,初步建成个性鲜明、覆盖全面、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综合化医药专业集群,紧密贴合泰州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打造综合化医药专业集群示范高校。根据中国医药城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重点,学院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中加入了中药开发、提取等相关课程,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进入胃苏冲剂、脉络宁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名牌中药生产车间进行参观、顶岗实习及实训。根据中国医药城医药配套与衍生产业“品牌化,综合化”的发展方向,医药专业集群先后开设了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药品生产与安全专业,重点服务大型药企的检验机构及正在兴起的第三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检疫、计量、认证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此外,还开设了市场营销(药品营销方向)专业,是医药专业集群的有力补充,为泰州市实现医药生产、仓储、物流、交易、销售等生产服务行业,快速实现区域性流通及交易平台的建设,打造面向世界的医药物流港提供人才保障。
三、总结与展望
上一阶段,学院围绕泰州市医药产业链的集聚要求,瞄准中国医药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中国第一”的战略目标,支持高水平、高标准地制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促进医药专业集群的融合与交叉,推动专业与企业的横向联合,注重专业集群的质量建设,鼓励专业集群与省内外,乃至国內外优秀院校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泰州市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在校内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集群,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与行业认可度,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医药专业集群。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根据泰州市医药产业链的变化,动态调整医药专业集群,主要方向为:
(1)建立医药技术创新科研与实训基地,提升专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实训室为基础,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积极与医药企业合作建设各类研发机构,鼓励申报和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及市级技术中心。
(2)支持医药相关专业交叉、重组,培育特色专业集群和龙头专业。科学规划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药专业集群,引导、鼓励校内各相关专业向特色专业——药品生产技术聚集、靠拢、交叉,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纽带,引导专业群资源配置向优势专业集中,积极培育特色鲜明的、在省内具有优势的专业,发挥其在推动医药产业链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3)围绕“互联网+医药产业”的布局,根据提升两化融合水平的总体要求,以创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批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经营管理类、电子商务类等医药行业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专业、精品课程,加快医药专业集群的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医药专业与电子商务等专业沟通与合作,开辟医药—电子商务合作平台。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