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选择

2019-01-06 06:38杨晓华
新一代 2019年22期
关键词:责任感培育价值观

杨晓华

摘 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身处价值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信息沟通网络化大背景下,大学生出现社会责任感的弱化,公共利益罔顾的现象,反映出高等教育中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诟病,忽略了精神培育和价值塑造的价值理性引领。因此,在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导向,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

一、引言

习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价值认同是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核心和终极目标。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群体,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不断培育社会责任感,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和塑造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导向的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导向问题,在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缘于个人价值导向与社会责任感构建没有实现有机契合。突出体现在:其一,以往的教育更注重说教,忽视理念、精神教育。其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工具理性的特点,教育注重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发生二元背离。其三,传统的教育沿袭经院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性参与性和实践性,陷入知行分离之困境。其四,重单项教育,忽视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其五,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导致社会责任感不能转化为主体价值追求的目标等。

三、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一个从认知到认同、从入眼到入脑、从知晓到内化的动态过程,认知是基础,内化是目标,方式是关键。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把握的原则和关键。

3.1 优化教育理念。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角度,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在教育目标设置层面,注重层次性和互补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实践层面,注重多元性和长期性;在在榜样示范层面,注重典型性和引领性。

3.2 优化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从社会责任认知向社会责任认同转换。目标应更清晰定位为培育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和善于运用践行思维和方式(外化于行)。围绕教育目标,应将最能体现社会责任感内容作为重点。

3.3 优化教育载体。由封闭到拓展、开放,全面培育社会责任感。其一,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发挥更大功效,加强“三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的认同通过时事教育,拓展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进一步培育社会责任感。从公共课拓展到各专业课。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培育社会责任感。其二,将课堂教育拓展到教育管理、服务和环境建设中。建立党政工团学生会及课程教师密切分工、协同和配合,培育大学精神,净化校园文化氛围等。

3.4 优化教育方法和教育主体。从显性为主到显隐结合、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提升施教主体教育管理素养;增强受教主体的公民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和参与性、自主性,为培育社会责任感打下牢固基础。

四、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生成机制

高校必须积极创新社会责任感培养活动的形式,完善培育机制。

4.1 完善动力机制。在价值导向中,适度平衡大学生个人价值取向,将社会责任的外在要求变为内在需要。社会责任感是学生“自知—自觉—自为”心理过程,通过“认知—情感—行为”加以构建。

4.2 完善合力机制。在价值引导中,发挥全程、全员、全面的多维合力培育机制。将“思政课程”有效转化为“课程思政”,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有效的合力机制,真正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4.3 完善评价机制。以价值导向改革现行考试制度,考核方式多样化,增加行为、价值考核。如,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或志愿服务就是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等,将对社会责任感外化为践行方式。

4.4 完善推进机制。借助中国梦指引下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内容;拓展读书学习、道德修养、文化熏陶、实践锻炼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方法与思路;提升榜样示范、大众传媒导向和重大活动教化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载体与路径。

五、结语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阵地在学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高校要建立立体化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圍,打造精良的育人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充分融入到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形成有效地合理机制,不断拓展育人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吉祥、吴淑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的协同育人路径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05)

[2]张志伟,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解析及其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

[3]刘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2)

猜你喜欢
责任感培育价值观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