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与培育路径研究

2019-01-06 03:36戴伦华曾素莲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教育

戴伦华 曾素莲

[摘           要]  文化自信是一個国家或者民族建构软实力的根本。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力量,同时也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生成却遇到了诸多困难,这是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同时,分析其文化自信缺失的具体因素,并相对应地提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22-02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表现

(一)缺乏文化认知

现阶段一些大学生对我国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当代先进文化关注度低,不具备系统、全面的文化观,以至于在受到中外社会思潮冲击而发生动摇以及在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同时存在的今天,很难在各种各样文化、价值观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影响自身文化自信的形成。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是抵触我国优秀的文化,但因为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认识,造成他们的文化功底不够扎实,认知受到约束。因为缺少对优秀文化和当前先进文化的认知,所以就无法切身地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特殊之处,造成其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漠视。

(二)文化践行自觉性有待提高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个人对文化的主动了解,自觉把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自觉的形成促使个人加强对文化的认识,从而加快文化自信的生成。与此同时,随着文化自信的生成,人们又会积极地学习文化。因此,文化自觉是决定文化自信生成的前提,而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形成的必然结果。现阶段一些大学生文化践行自觉性有待提高,参与文化交流等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而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学习,一些学生仍旧还停留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从而导致在学习生活中很难自觉践行。

(三)缺乏文化体悟,文化创新乏力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保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在于提高他们引领、拓展创新、创造文化的认识和水平,从而为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现阶段,学生在创新发展主流文化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缺少践行优秀文化的自觉性,文化体悟能力需要提高。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原因

随着全球化趋势发展得越来越快,由此也拉近了我国和各个国家的关系,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不同文化间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而这样一来,也威胁到了我国主流文化的安全。由于大学生正处在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所以一旦“三观”受到某些原因影响,仍然还是会发生偏离的情况。他们这个年龄段基本上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极大的求知欲,喜欢钻研新鲜的事物,接受全新的思想,但对外来文化却不具备较强的分辨能力。

(二)学校原因

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学校教育内容缺失,教育形式不够丰富。学校文化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渠道。就现阶段大学生文化教育来看,相关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课程设置比较少,教育内容缺失且缺乏吸引力,教育实践课程比较少。一些高等院校并未设置专门的这方面课程,或者虽然设置了有关的课程,但教育形式不够丰富,与实际生活缺少关联性,无法真正意义上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正是因为缺少文化修养,极易造成大学生无法形成文化自豪感,对其文化自信的生成产生不良的影响。(2)开展社会文化实践极易受到约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切实可行的渠道。但是,一些高等院校基于安全、资金等方面的考虑,虽然制定了社会实践活动,但却只局限于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并没有真正将其落到实处;或者虽然采取了有关实践活动,但是却无法迎合大学生心理体验的具体需要,而且断断续续的活动更是影响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大学生无法体验到我国优秀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就不能达到培养其文化自信的目的。

(三)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文化的熏陶、教育手段、道德修养等不同的方面,都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基本来讲,如果一个家庭当中,父母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其整个家庭的文化氛围自然也非常浓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极易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相反,则极易发生大学生文化自信心较低的情况。现阶段,因为受到各个不良思想的影响,如享乐主义等,一些家长表现出处贪图功利、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过于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缺乏对精神文化的重视,不知不觉中,这些家长的思想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导致一些大学生忽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文化的重要性,无法在情感上对这些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从而造成其文化自信的缺失。

(四)自身原因

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一定的缺陷、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对父母有着极大的依赖心理,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够高,遇到一点小事心理上就无法承受,集体意识差,害怕吃苦受累,再加之文化功底不够深厚,文化信心低,又不能坚决地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蚀,经常表现出文化不够自信的倾向。一些大学生毫无目的地尊崇西方文化,追求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而对我国文化却不够重视,更多时候是为了应付考试。

三、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通過学校教育,加强大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认知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的地方,也是其认识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渠道。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一定要以全方面了解我国文化为根本。基于此,学校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规划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要引导作用。其中,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两者必须兼备。在教学时,教师不断需要重视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传授,还要注重对人为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可以主动宣传和大力弘扬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

其次,创新教育内容和手段,致力于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文化自信教育,要想更好地实现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就需要致力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众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教育思维,创新教育内容和手段。在教育理念上,始终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育内容方面,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平时生活相联系的目的,丰富大学生对文化的情感体验,让大学生能够从内心认同文化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加强重视对当前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从而提高教育的趣味性。

最后,开展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水平和领悟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不可或缺的步骤,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文化的主要渠道。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大部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不够深入,社会历练比较少,从而缺乏提高传承和创新文化的能力。基于此,就需要积极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形态,并联系自身对文化的认识和成长经历实施体验,这样对大学生清楚和明白其中的真谛是非常有利的,引起思想和情感的认同,从而提高大学生传承文化和创新的水平。

(二)发挥教育合力,营造良好文化学习氛围

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都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首先,充分发挥家庭的文化陶冶和感染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需要家长起好带头作用,让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熏陶,意识到我国优秀文化具有的魅力。其次,充分发挥学校的文化教育和引导作用。一方面,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改善大学生文化自信环境。通过构建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则需要主动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文化体验。最后,充分发挥社会的文化监督管理作用。随着近些年我国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因为不具备针对性的监督管理,网络文化环境逐渐呈现恶化的趋势,并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基于此,就非常有必要加大社会监督管理力度,净化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三)开展自我教育,鼓励大学生自觉践行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

事实上,对大学生而言,只有主动地开展自我教育,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学习并践行优秀文化和弘扬传统美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培育文化自信。一方面,大学生尽可能集中琐碎的课下时间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显著提升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为传播和创造文化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文化自信,不但是对文化内容的自信,同时还是对文化行动的自信。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作为我国的未来,就应当积极继承和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主动参与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当中,努力宣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为提高我国优秀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付出不懈的努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也愈发凸显出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性,而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身上更是肩负了重要的任务。由此如何面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问题,就成为了现阶段的重点,由此就需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寻找原因,从而找出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好地践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提高我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韩路.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

[2]胡薇薇.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培养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17(10):36-37.

[3]王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研究[J].祖国,2018(11).

[4]唐蔚东.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有效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7(8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教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