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芹
书声琅琅是对于学生学习最自然的状态和我们对于孩子学习的最美好的印象,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圣人贤者的古训,流传千年自有它的道理, 把培养学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关于教材,恰当取舍,从读教材中领悟方法。
1.把教材读薄,抓住主旨,抓住其单元主线及文本的精髓,从文本中吸取方法,学以致用。统编版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非常长,初读感觉很难,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把教材读薄的本领,带领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字数多,篇幅长,研读过无数遍,还是感觉无处下手。教师都有这种感觉,更别说学生了。最终,我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教学时只设计了两个主问题:一是画出描写“我”的语句,作批注;二是运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的方法,继续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结果证明,这样的思路,把教材读薄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轻松了,兴趣更高了,学习效率自然更高了。
2.把教材读厚,适当拓展读,以作者的身份读、以学生身份读、以文本中的人物多角度读。通过不同的身份的读就会有不同角度的理解。现在的语文教学,倡导“读一文带多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以本为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增加阅读内容,努力把教材读厚。教学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有关鲁迅的文章,让学生多读读,从不同方面了解鲁迅,认识鲁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3.恰当取舍,选准切入点读。每次读都选取一个切入点,比如一篇课文,这次可以从人物感情入手,着重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人物感情是丰富的,更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多读多感。现在的语文课堂倡导主问题引领,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研究教材,紧扣重点开展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如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就可紧扣美丽整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课文围绕美丽整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场景?引导学生梳理出海上、海滩、庭院、街道、公园五处场景,具体了解每一处场景又是如何描写美丽、整洁的。
4.大声朗读与默读等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大声朗读书籍是最直接的读书呈现方式。每当说到大声朗读,脑子里就呈现出古人在学堂里摇头晃脑的读书的样子,其实现在想来,那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在读书时多调动自己的口、脑、眼、手等多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去,动用的感官越多,读的越用心,收获越大,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成正比关系。在大声朗读之后,可以让孩子们进行适当的默读,更多的调动孩子的大脑,多思考,这也是通过朗读之后的感悟阶段,与朗读的文本进行一种无声的对话,一种心靈上的交流,一种智力上的碰撞。读的多了,会迸发各种各样的感悟。
5.在读中感悟,学会批注式阅读。我们日常生活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倡“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想、所惑、所感、所悟。批注式阅读是以一种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遵循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创造性对话。将学生在朗读中所想到的所关注到的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批注式自主阅读初步探索规律,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小学生运用的简易可行有效的批注阅读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初步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并使之成为一种阅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学习是一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科,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喜欢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思考,在朗读中领悟。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达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