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谢妍龙
[摘 要] 信息化时代各种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被逐步渗透到居民生活、企业生产、业务经营以及各级学校的教学等方面,切实促进了我国整体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中职类院校也应重视对信息化专项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促进信息化技术与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关 键 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院校;医药商品购销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48-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迅速发展,医药商品购销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医药类中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医药商品购销形象与礼仪、药品介绍、店面布置、药品陈列、接待顾客、推介技巧以及收银等多方面的知识,一体化教学主张将医药商品购销知识的教、学与做这几点进行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性以及实用性,培养综合性的专项人才。医药商品购销一体化教学内容均来自医药商品购销市场第一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被多数中职院校所应用。随着我国教学改革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中职院校也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强该门课程的改革工作,积极探寻教学改革路径,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含义
教学工作的信息化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专项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教学创新改革的过程,目前我国各地中职院校纷纷积极响应国家教改政策的号召,在各科教学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水平。总的来讲,信息化教学的最基本特点就是教学工作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在中职院校各科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但信息化教学需以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前提,同时需明确当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全面改善教学质量。另外,信息化教学还具备明显的网络化、形象化特点,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医药商品购销知识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知识内消水平。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交流機会,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信息化教学工作的进行需要以良好的信息化设备为基础,通过信息化设备与技术功能的发挥为医药商品购销一体化教学的实现搜集更多的可用素材,并根据教学目的进行素材的整合与制作,同时还可以建立专项信息处理应用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便利性。信息化教学的硬件环境主要是由校园内部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等组成,教学设备主要包括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等。信息化教学的软件环境主要是由各种教学软件以及教学平台等组成。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革新对教学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加个性化的要求,教师不但需要掌握专项教学理论及学科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灵活的课件制作及信息处理等技术,从而能够通过不同手段进行教学素材的搜集、课件的制作、题库的建设等,为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二、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
在信息化环境下,我国中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落实情况,积极探索教学革新的有效路径,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促进教学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提高教学水平。
(一)创新教学思路
医药商品与其他常规性商品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关系着人的生命健康,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丰富的案例经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学生不得不进行知识的硬性记忆,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此,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以“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坚持理实一体,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针对学生职业岗位,结合实用性原则,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要求序化教学内容,逐步实现由生手到熟手再到巧手的转变。
(二)增加信息化教学资金投入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与相关教育部门应提高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此进行信息化设备、技术以及人才的引进,为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防止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而影响教学革新工作的进程。从学校方面来讲,应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与社会各界加强沟通与联系,以此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国家教育职能部门也应对此给予充分重视,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方面的扶持。通过这种方式为学校提供充足的信息化建设资金,进行信息化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的引进和应用,根据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承载能力,加强教学平台的开发建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创新教学过程设计
学校及教师应落实专项调研工作,针对我国各地区医药商品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医药商品购销一体化教学现状明确医药卫生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求、专业技能要求以及情感需求等,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突出教学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这里可以该专业学生就业任务为载体进行具体设计,并结合学生工作技能情况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置对应的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材中增加医药商品的包装策划方案制订规范模板,使操作有所依循[1]。同时,应以“新媒体”为亮点,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资源,并且针对各种医药商品的包装策划与实施案例的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等进行精选应用。还可以通过学习任务或者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部分知识的巩固,并且结合学生以往所学知识进行知识体系的搭建,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1.课前自学
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具体来讲,先进行学案的设计,并将学案在课前阶段分发给学生,指导和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并通过网络资源的搜索进行新课的预习。然后进行微课的设计,对新内容进行探知。随即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互学,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知识讨论与总结等,使学生增进自我认知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此后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在线测试与传统测试相比,具有明显的便利性,并且相同时间内学生可以完成更多题目,从而提高内容含量,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思路的调整。
2.课中内化
在完成上述课前自学后,则为课中的知识内化阶段。在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由教师结合该部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启动思维,转场课中。然后就是知识的内化,即由教师设置情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随即由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进行考察评价,对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与总结。
3.課后拓展
在课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题目,由学生进行自主解答,以此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巩固。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碎片化时间登录教学平台进行知识的浏览与学习,就不理解的问题展开线上的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向教师进行线上提问,实现智能化教学。这种分别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阶段进行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各项知识的有效学习。同时,通过多元化的知识拓展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基地
学校方面与企业进行合作,积极打造学生学习与就业实践基地,是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建立医药商品专项实训室,并在其中分别设置教学功能分区、技能实践分区、测评考核分区以及医药商品信息查阅分区等,以此为医药商品购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必要条件,促进“模拟—仿真—实战”实践训练的全面落实,实现学生由“识岗—进岗—顶岗”的培养。为了提高医药商品购销一体化教学与实训效果,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训,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灵活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2]。在相应实训室内应配备信息化设备,一旦遇到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学习、但实际情况中却不具备相关学习素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展示相关医学药品素材,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药物品种及相关知识,全面了解医药商品的分类陈列以及使用等。此外,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制作信息查阅区展示板,将相关信息列举在电子展示板上,便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同时还应在该区域设置计算机、书柜以及电子查询机等,为学生建立医药商品数据库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等,使其充分发挥教学媒介的重要功能。结合我国各地药店布局情况在基地内建立测评考核分区,并将其与教学实训区域进行隔离,便于小组模拟训练后进行考核测试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水平进行准确测评。
(五)创新教学考核体系
通过近年来我国中职院校教改工作实际落实情况的分析发现,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医药商品购销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的落实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此,可对传统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利用自主开发设计的趣味性单元过关测试系统和零售药店药品陈列模拟训练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对学生进行全程性、综合性、多元化的科学考核,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
近年来,我国社会对实用性优质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中职院校应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适时调整与创新,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进先进技术与教学工作的融合,提高教学趣味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各行业企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车国燕.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改革路径[J].知识经济,2019(12):166,168.
[2]陈笛,沈艳,沈志冲,等.信息化背景下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0):1073-1076.
[3]鲍娜.医药市场营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纳税,2017(7):76.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