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军
【摘 要】电影作者论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理论,在电影史上占据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并与好莱坞类型化电影生产体制发生着冲突,而克里斯托弗·诺兰作为“好莱坞最后一位作者”,却将二元对立的两种体制进行了融合,本文将以《蝙蝠侠》三部曲为例,探析作者论视阈下诺兰电影的特色。
【关键词】电影作者论;诺兰;《蝙蝠侠》;社会性;双重身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98-01
随着特吕弗《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一文的发表,“电影作者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将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重新规定,导演开始以摄影机为笔,书写带有他们强烈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但是当时在美国好莱坞电影的体制下,类型化的生产占据主流地位,电影的主要创作倾向是满足于观众喜好的商业性。不过,有着“好莱坞最后一位电影作者”之称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却在类型化的生产过程中,将电影打上了他浓厚的个人印记,下面将以电影作者论为理论基础,以诺兰早期的电影《蝙蝠侠》三部曲为例,反视其类型化创作过程中的作者特色。
电影作者论的三个条件可以概述为:基本的电影技术;鲜明的个性特征;内在含义。第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将主要视角放在后面两个上,从诺兰在《蝙蝠侠》中透露出的特征来反视作者论的其余两个条件。
一、悲怆气质下的社会性思考
诺兰的《蝙蝠侠》无一不透露出一种浓郁的悲怆气质,与其说是超级英雄电影,不如将其归结为是三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的警匪片。这一点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主题可以以“人性”来概括,里面充斥着诺兰对人的心理,如精神分析法般的独特理解。①在《黑暗骑士》中,人们对于善恶的抉择以及面临小丑的威胁时,想要献出蝙蝠侠而获得安宁的选择,都让人陷入沉思。诺兰就是这样以超级英雄为外壳,将人性的丑恶血淋淋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与此同时,诺兰保持着一贯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不断地设置双重的选择,并以极其现实的笔触,描摹出其悲剧性的结局——警长和法官被杀害,英雄跌下神坛,成为被通缉的对象。这种种带有强烈悲怆意味的情节,正是诺兰向我们抛出的关于社会的疑问。此外,小丑这一角色的塑造也深深地印证了这一点,他的所作所为毫无功利性可言,他不在乎权力,也不在乎金钱,他想做的是要证明“人性本恶”,将蝙蝠侠从正义中拖到罪恶的泥沼里,对人性重新进行深刻的拷问。可以说,诺兰就是现实世界的“小丑”,只不过他的工具不是犯罪,而是电影。
他的电影中始终交织着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主题,他对这个世界的混乱、黑暗、丑恶有着透彻的认识,作品中散发着一种黑泽明般的悲剧英雄主义气质。②
二、双重身份下的对立转换
作者电影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带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这一点对于诺兰也不例外。诺兰有着双重国籍,童年时在伦敦和芝加哥之间不停往返,这种特有的成长经历让他十分在意自身身份的归属感,这正是他影片中的内在含义之一,并通过特殊的方式体现在他的作品里。
在《蝙蝠侠》三部曲里面,蝙蝠侠的双重身份就是其体现。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纨绔公子布鲁斯·韦恩与蝙蝠侠这两个身份的双重性和矛盾性,一个玩世不恭,一个惩恶扬善;另外就是蝙蝠侠自身身份的双重性,蝙蝠侠这个身份的本意是借恐惧来惩罚罪犯,但是却变成了正义的化身,成了黑暗骑士,身处黑暗,却守护光明。而这身份之间的双重与矛盾,正是诺兰想要塑造的有着自身弱处的“草根英雄”,从而使得人物更加具有人性,而不是“神性”。这样,英雄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缩短,诺兰所想要传达的思想观念也更容易被接受。
双重身份在具有浓厚悲剧意味的检察官哈维身上也同样存在,哈维是与蝙蝠侠对立的光明骑士,原本是正义的代表,是民众的希望,但是却被小丑設计,最终成为一个“双面人”。猫女亦正亦邪,民众左右摇摆,这些双重身份之间的对立不断地被建起,又不断地被打破和转换,传达出导演对于身份归属问题的思考。
在整体上,诺兰影片的艺术个性同时受到传统、保守的英伦文化以及大胆、开放的美式文化的影响,反映在其电影中,便是英伦风格的阴郁、冷漠、克制与美式的激情、澎湃相碰撞。③
三、结语
电影作者论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理论,不断地得到印证,但受于时代的限制,还是存在缺陷,巴赞就对其做出了补充。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是其在好莱坞体制的类型化电影生产限制下,打破常规,所做出的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其商业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印证。同时,也证明了在电影艺术的探索中,“鱼和熊掌”二者可兼得,为后世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途。
注释:
①杜翰翔.国际商业大片的作者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研究[J].电影评介,2012(18):9-11.
②李俊.另类“超级英雄”的电影塑造——以《蝙蝠侠:黑暗骑士》为例[J].电影评介,2016(15):52-54.
③王大利.作者论视域下的《蝙蝠侠》[J].电影文学,2017(10):141-143.
参考文献:
[1]韩旭. 好莱坞商业体制下的电影作者—克里斯托弗·诺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2]王大利.作者论视域下的《蝙蝠侠》[J].电影文学,2017(10):141-143.
[3]李俊.另类“超级英雄”的电影塑造——以《蝙蝠侠:黑暗骑士》为例[J].电影评介,2016(15):52-54.
[4]杜翰翔.国际商业大片的作者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研究[J].电影评介,2012(1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