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学家在世界善良日(每年的11月13日)到来之前发表研究称,行善不但让人感觉美好,还能延年益寿。
中国古代教育儿童的启蒙教材《三字经》的前六个字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顾名思义,指人刚出生的时候,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
“善良”一词几乎存在于所有文化中。即使语言不通,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小举动足以能传达善意的信息,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不仅如此,近些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善良给施予者以及授予者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梅根问友人,哈里是否人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贝达里善良研究所的主任费塞勒试图从科学角度来研究善良这一概念,即从心理学和生物学角度看看人与人之间的积极和肯定性的互动。
费塞勒表示,善良包括一切旨在与让他人受惠行为有关的想法、感受和信念。
善良是以让别人受益为最终目的,而并非是作为一种达到终极目的的手段。
善良不仅是指对与你观点相同者友善,而是对所有人的友善。这一点也许并非那么容易做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善与恶。它绝非什么新生事物。
但是,有趣的一点是,人越是在匿名的情况下,就越容易表现出咄咄逼人,不在乎别人的福祉与感受。
贝达里善良研究所还希望研究善良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同时,他们也想看看那些不太友善的人是否能听从劝告而变得善良。
善良的行为能温暖人心
该研究院的心理学家同时也在研究,善良能否改善人的心情,并减少抑郁症状。
费塞勒表示,我们都知道如果你周边的人对你不友好、不关心,甚至对你表现出公开的敌意,肯定对你身心不利,甚至让你减寿。
相反,接受善意或是对别人友善则会为人为己减压,因此有益你的身心健康。即使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也能让人身心温暖。
费塞勒说:“善待他人、想一想如何与人为善就能让你血压下降,具有治疗功效。它对治疗抑郁和焦虑症都有好处。”
中国文化中也有一种说法: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意思是说,人如果做善事,虽然并没有看到福分来临,但是灾祸却已经远离了;人如果做坏事,虽然还没有看到灾祸到来,但是福分却已经早已远离。
哥伦比亚大学的哈丁医生在最近出版的名叫《兔子效应》的一书中,也研究了善恶效应。
在解释书名的来历时,哈丁说,她在20世纪70年代曾听过一项对兔子的有趣研究试验。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组兔子状态特别好,大家都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后来发现,负责照顾这些兔子的研究人员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
这一实验让作为医生的哈丁感到相当震惊。她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十分紧迫的信息需要传达出去。
也就是说,善良可以改变周围许多事物,并帮助人们克服生活中的种种障碍。同时,哈丁表示,善良有助于增加人体免疫系统、降压,并有助于长寿与健康。
哈丁说,行善是免费的,而且多多益善。而且,她也提醒人们,在善待别人的同时,不要忘了善待自己。
哈丁医生表示,要想善待自己和他人有许多方式,无论是在家中、学校以及工作场所。如果能赋予别人更多一些的同情心,就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虽然,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可以攻克许多疾病,但善良是最好的良药。
美国善良研究学者亨特(左)与费塞勒(右)
我们如何能做到善人善己呢?专家建议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虑:
用心倾听别人讲话,先别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答案。
用善良回馈别人的粗鲁,化干戈为玉帛。
要想获得善良,自己先播种善良,也就是说要想别人对你好,可以先尝试对别人好一些。
当遇到别人不善时,深呼吸。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主任亨特表示,他们希望能把学术研究的结果转移到真实的世界中,让这个世界多一点理解和善良,帮助人们用它(善良)来制定政策,并就此带来改变。
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冲突和暴力。此外,城市化进程也使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减少。
他说,当人们看到善意行为时,更有可能会受到启发和感染,会去复制和模仿善意。(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编辑/费勒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