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玛普尺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塔尔玛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853100)
临诊检查作为牛羊检疫技术的中较为常见的检疫方法,其主要是检验人员对于牛羊群体的排泄物、体温脉搏等身体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而临诊检查中又分为两种检查方式,一种是群体检查,一种是个体检查。检验人员通过临诊检查的方式能够对牛羊的病症有及时的了解,并与流行病学相结合,得出检验检疫结果。
临诊检查中其个体检查主要以国家一类、二类重特大疫病为检查对象,如:结核病症、蓝舌病症、牛肺疫及副结核病等,在针对这些病症进行检查时需要对每头牛做出仔细检查及严格筛选。例如:在临诊检查实施前首先应对牛只的外貌,皮毛光泽程度、行走的姿势及精神状态与脉搏进行细致检查,然后对牛的提问进行测量,将记录次数与实时温度记录下来,针对牛只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进行预防,因其都属于异常状况[1]。检验人员在检查时要注意牛的乳房及牛只毛发较为稀疏的位置,观察是否有豆粒状疱疹的情况,如果发现大量结痂与少量结节则必须对牛只的健康情况进行进一步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判断其是否患有牛瘟疫症或寄生虫病症。
临诊检查中对于牛群检查一般采取2种检查方式:(1)静态检查法:在牛群休息时,检验人员一般应当对其采用静态检查的方式,在静止的牛群中对其进行睡姿、卧姿或站立时是否存在下卧困难,在站立与卧姿中是否存在瘙痒与皮肤摩擦的现象,再根据牛群的脱毛情况进行分析。身体健康的牛只不管在行走或休息中呼吸都保持平稳,而在站立与行走的过程中也不存在脱毛,瘙痒等症状。而病牛则通常处在嗜睡的状态,并频繁的出现站立、下卧的姿势,多数病牛在行动中表现出不愿站立或不愿下卧的状态。(2)动态检查法:在牛群活动时,检验人员一般应当对其采用动态检查的方式,通过对牛群的行走姿态与精神状态的观察得出相应结论。健康牛只在行走过程步伐稳定,四肢发达健壮且精神状态饱满;而患病的牛只则表现为精神不济,双目无神且疲于行走的状态,还有重要的特征表现为胃部脏器与耳部的下垂严重,并多数伴有蹄部损伤或瘙痒,使其在活动行走中出现跛脚,严重的甚至出现瘫痪[2]。
临诊检查中其对羊只的个体检查重要是通过观察其是否患有蓝舌病、口蹄疫病、羊痘等重特大传染性疾病。检验人员在对羊只的检验过程中除了要对羊只的外貌、姿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细致观察外,还要针对其皮肤毛发、粪便和分泌物进行相关检查。如果羊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眼部结膜干燥,并出现严重的贫血等情况,就表示其可能患有突发性传染病或炎症性疾病。而羊只出现体温下降、毛发没有光泽且发育不良的情况,则代表羊只可能患有寄生虫病症或消耗性病症。除此之外,检验人员在检查时还要对羊只的口腔、鼻腔、乳房发育、阴唇状态等进行仔细检查,观察这些器官部位是否存在丘疹及脓包的情况。而对于羊只患有羊痘及口蹄疫的情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旦发现羊只出现跛脚行走,必须及时对其进行相关检查。
临诊检查中对于羊群检查一般采取两种检查方式:(1)静态检查法:检验人员根据羊群在休息静止时对其站立姿态进行相关观察[3]。身体健康的羊只在静止站立时表现出呼吸较为平稳且在进食间隔不久会出现事物从胃部到口腔返回的过程,健康羊只对于外部刺激表现极为敏感,在其休息时一旦发现有陌生人靠近就会立即做出反应,并且健康羊只的皮毛光泽整洁。而患病的羊只则通常表现出精神不济,久卧不起的状态,并在群体中与其他羊只脱离,不愿进行群体活动。(2)动态检查法:检验人员在动态检查法中主要以羊群的饮食情况与放牧情况为切入点。健康的羊群在放牧时其步伐轻快,身体轻盈,在进食过程中多半会发生互相抢夺的情况;而患病的羊只则表现的与其他健康羊只不同,其在放牧采食过程中行动消极,步伐沉重且无力,多数情况下还会出现拒绝采食等情况,导致其身体消瘦且毛发枯燥。
临诊检查在牛羊运输与产地等各个环节中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其作为牛羊检疫中较为常用的检疫方法,检查人员在临诊检疫中的各项环节都要进行确切落实,把握牛羊检疫中的重点环节,以此确保动物检验检疫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