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9-01-06 18:20王晓晓唐海艳张志伟
现代园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应用型过程

王晓晓 唐海艳 张志伟 阙 怡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2167)

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从本科二年级开始专业设计类课程。该类课程旨在通过各类专项设计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其教育行为实施过程中,应找准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重点,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实际教学意义。

1 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主导性过强,教学方式不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突出能力的培养。设计类课程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分为基础知识讲解、优秀案解析、设计任务书解读、场地调研和项目设计5大环节,采取前半段讲理论后半段做设计的传统模式。在前半程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大量专业知识后缺乏思考和知识信息的归类整合。设计阶段,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1.2 教学内容与当前行业发展联系不够密切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的凸显,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各种弊病,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竞赛所关注的领域日益增加,规划设计难度大、要求高,具有明确的前瞻性和探索性。设计类课程中任务书常为虚拟项目,时代性不强,与近年来全球性的热点问题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存在以下3个问题:(1)项目虚拟,缺乏真实性,教学容易脱离实践,也无法带领学生体验真实的项目环境,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2)设计类课程多为单一的绘图设计,与实际岗位工作过程和内容不符。(3)设计过于看重图面效果,而较少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设计图纸在规范、尺度、材料上考虑不够,做出来的设计无法实施,使教学脱离实际行业发展需要。

1.3 课程考核方式较为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的直观体现。现行考核方式偏重对图纸效果的考核,期末成绩以平时的设计作业和期末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设计绘图只是设计工作的部分内容,且一个好的设计成果对学生自身设计创作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主观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单一的考核内容与形式,既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采取合理的互动教学,实行“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设计类课程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双主体”即在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有机组成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双主体”课堂模式,并真正做到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2.1.1 头脑风暴。主要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激活学生思维。这种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1.2 反馈学习法[1]。主要对设计过程中反馈环节的重视,体现在针对学生设计方案中出现问题的改图、评图过程。教师可通过修改草图和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认清薄弱环节,学生可以在该环节增加与教师的交流和对项目的深入理解。

2.1.3 情景教学法[2]。在设计前期工作阶段,教师作为甲方代表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分析项目设计任务书后,进行场地调研,并整理现状资料,开始设计。在方案汇报环节模拟真实的方案汇报现场,通过互评的方式评价设计方案,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方案汇报现场,掌握方案汇报的能力与技巧。

2.2 建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新型授课体系,达到课堂教学与项目之间无缝衔接

传统的设计类课程以方案设计作业为主要评价标准,讲究作业的规范性及图面效果。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结束后,将设计元素生拉硬拽,无独立思考,容易忽视地域文化和乡土情怀分析。这样的设计往往和理性脱节,和科学脱节,与传统脱节,更与实践脱节。所以,在制定授课体系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在注重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场地调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空间、规范、当地文化和乡土树种的感知;更多的在课堂上传授如何从国内外优秀案例中吸取设计理念和手法;并更新任务书,使之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更适应目前行业的要求与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其他的设计就能举一反三,从容应对;又了解了目前景观设计的市场需求、专业发展现状,对其毕业时找工作奠定了基础。

2.3 在常规考核方式中加入过程性评学模式[3]

(1)考核内容中减少设计绘图所占比例,加入设计前期工作和方案汇报等体现综合能力的考核项目。考核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既要体现核心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2)考核模式多样化,包括纵向评价、横向评价、自评、他评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公司设计师和其他教师共同参与,让评价体系更为客观。

3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在发展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加重“双主体”教学方式,提高对设计过程的重视程度,并优化基础知识讲解、过程性评价模式、互动式学习方法。望此研究能够全面推进应用型高校中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当前景观行业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应用型过程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