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志
(仁怀市林业局,贵州 仁怀 564500)
贵州仁怀市以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成为贵州省退耕还林重点市县。自2015年初期启动“绿色仁怀”三年攻坚行动以来,投入各级各类造林绿化资金7亿余元,已完成13333.33hm2造林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50.35%。2015年11月,仁怀市提出用5年时间,到2020年末,新增造林面积26666.67hm2,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目前仁怀市正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林业部门依托市委市政府中药材、鲜果、核桃及蔬菜“4个6666.67hm2”的总体部署,根据“退耕退出一片产业”原则,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实施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经果林、经济林,确保25°以上的坡耕地全面实现退耕还林,15°以上的坡耕地在有条件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同时鼓励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承包经营,逐步形成产业带。但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初,由于对新一轮退耕还林认识不足,相关政策尚在完善阶段,又缺少良好的样板与模式的参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如群众意愿和政府指令矛盾、工程规划与实际实施的矛盾、立地条件与树种选择矛盾等。不仅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正常开展,而且还阻碍退耕还林效益的提升,收效太慢,造成当前退耕还林一些后续性问题开始显现,影响当地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因此,结合实践分析仁怀市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1788.1km2,地处黔北高原北缘的大娄山山脉延伸地带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上,从南到北地表崎岖,峰岩峻峭,坡陡谷深,地势极为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森林覆盖率为50.35%。自仁怀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绿化成效显著,通过造林育林,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由于整体状况是退耕地块零散,户数多,难以管理,加之部分群众栽植树种选择不当,树木成活率不高,经多次补植亦很难见到经济效益,严重挫伤了部分群众对退耕地的抚育管护、栽植等积极性,多种因素直接影响、制约着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退耕还林实施初期,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一知半解,政府导向多,农户自愿少,导致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理解不透彻,思想观念难转变,有的地方落实不得力,工程质量低,布局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也给后期树木培育、改良、抚育管理带来困难。
仁怀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规划滞后,缺乏科学论证,大多数退耕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从退耕设计上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橙、柚、李树等树种的栽植面积较大,但在栽植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立地条件的制约,气候、土质的影响,栽植密度不合理,树种选择未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等多种因素进行,导致树木自身抵御有害生物能力减弱,部分地方出现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春夏生长的新梢,冬天又冻伤、冻死,形成小老树,树木长势差,经济效益不明显,挫伤了退耕农户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复垦的现象。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退耕地林下套种经济作物的地块,苗木基本上都得到了较好的管护,长势旺盛,多数都获得了经济收益;而另一部分退耕户只为领政策补助款,并未对苗木进行抚育、管理、施肥等后续管护措施,任由树木自生自长,致使苗木生长羸弱,限制了工程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导致退耕农户难以从中得到回报,会给靠土地为生的农民后期带来生活上的困难。
少数干部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考虑自己实施方便,不考虑适地适树;只图落地迅速,不管农户真实需求和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谋划和布局,给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通过大量调查,在充分肯定仁怀市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取得成就的同时,针对仁怀市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方面存在问题,认为要以促进退耕户增收为基本点,转变农户观念为切入点来解决。
宣传要深入农村,走进农户,使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有透彻的、新的认识。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宣传工作的切入点,广泛深入宣传退耕还林政策,论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宣传、培训退耕还林树种改良、培育等好的方法,通过算账对比,促进增收,利益驱动,让退耕户认识到退耕还林不仅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而且更是一项富民、惠民工程,宣传要入耳、入脑、入心,从根本上消除农户的依赖思想和传统保守观念,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进一步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结合补植补造,按照适地适树,乔灌搭配的原则,优化林分结构以达到巩固成果。在补植补造中,要注重选择乡土树种,要充分尊重农户选择树种。同时要坚持3点:(1)所栽树木适合当地的生长环境。(2)确定科学合理的栽植密度。(3)乔灌栽植要有一定的比例。只有解决了林分结构单一,树种选择不适宜的问题,退耕还林工程才算真正取得实效。
合理开发林下种、养殖业,提倡在退耕初期、树木幼小时,林下合理间种低矮经济作物,豆类、瓜果、牧草、中药材等;林分郁闭后,科学开展林下养殖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林下林禽套养,林菌间作,依托地理及交通优势合理开发农家乐等,实行多配置、立体开发复合式经营。当其成为家庭主业和主要生活来源时,不但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还化解了退耕还林补助到期后毁林复垦的矛盾。
积极推广使用林业实用技术,嫁接改良核桃等品种,使其迅速产生经济效益;适时采取必要措施,更新改造桃、李、梨等近期有经济效益的树种,以防树木老化、退化,给退耕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加强退耕区农民技术培训,使退耕户对经济林果懂管理会经营。
以上是对贵州省仁怀市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方面的调查分析和实际经验的总结,针对不同的退耕地区存在的问题,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总之,退耕还林工程兑现结束后,成果巩固是退耕还林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目前就应着手科学地思考、统筹、谋划,加强领导,严格考核,落实好管护经费和管护责任、林权证的颁发及资金兑现、后续效益发挥的跟踪监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发挥退耕还林工程富民、惠民的功能,让退耕还林工程造就的一片片绿水青山彻底变为让退耕区的农民富起来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