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强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随着国家深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项目大量涌现,园林设计行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与新的挑战。铺装设计作为园林设计要素之一,在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铺装设计也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关注。
景观铺装是指,在室外环境空间当中的各种休闲游憩场地、园路等地面的铺装。在我国古代铺装设计中,其中有一类型铺装比较具有典型性,即花街铺地。
花街铺地主要利用瓦片、碎石、卵石、瓷片等材料,组合成各种具有传统文化意义题材的图案(如万字海棠、十字海棠、金钱海棠等)。因其具有深厚的寓意与良好的园林意境,广受民众推崇,也是最具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铺装设计艺术形式之一。
铺装设计同园林历史一样,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到了近现代,受到世界艺术与设计思潮的影响,由传统意义的铺装纹样向简洁明快,具有设计构成感的方向发展。同时,铺装材料在保留传统的瓦片、碎石、卵石、青砖、瓷片等材料的同时,增加了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PC砖、玻璃、耐候钢等的运用,使得铺装设计在表现形式上更具有深度与广度。
景观铺装的面层材料首先从功能上必须满足防滑与承受一定荷载力,其次需要满足美观性。美观讲究艺术特性,景观铺装材料根据其特性分为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天然材料取材于自然界,而人工材料则通过对原始材料进行人工再加工形成。天然材料包括石材、木材、卵石、砾石等,本文着重探讨其中4种天然材料:
2.1.1 石材。在景观铺装设计中应用范围极广:一方面由于石材具有耐磨损、强度较高等自然特性;另一方面由于石材经过表面的处理之后,会形成丰富的表面肌理效果,如荔枝面、菠萝面、斧凿面、火烧面、光面、拉丝面、自然面、机切面等,使得铺装尽显材料的艺术特质与自然肌理形态。
2.1.2 木材。木材在景观铺地设计中占有较大比重,比如,木质栈道、亲水平台、休憩木质平台等景观节点处。因其质地天然,能够很好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且具有亲和力,深受设计师与使用者的青睐。
2.1.3 人工材料。主要包括砖、瓦、PC砖、混凝土、沥青、塑胶、金属、玻璃等材料,种类繁多,带来的艺术效果显著。
2.1.4 砖、瓦、瓷片等材料。常用于富有我国传统文化意境的场地当中,通过材料的质地,展示其历史文化感等独特韵味,比如,扬州古典园林——瘦西湖的花街铺地、南京夫子庙和老门东商业街区灰色系花岗岩不同面层的组合铺装形式、景德镇民俗博物馆的瓷片铺装设计形式等,均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深厚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PC砖在景观铺装中较受欢迎。PC砖是一种新型材料,目前多用于景观工程中,“PC”是其英文表达的缩写形式,汉语翻译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砖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广场铺装、道路铺装、路缘石等处。PC砖具有仿石材效果,尽管生产批次会不同,但是色差是可控的,不会出现严重色差。并且与其它石材相比,造价成本较低,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在尺寸与样式方面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实现设计师的很多铺装艺术构思。同时,在现场施工中容易切割,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任意尺寸,受到很多开发商与设计师的青睐。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应当符合2个条件:一是部分排列要适当;二是要有一定的体积、大小、规模,因而美必须具有可观性和整体感。由于景观铺装具有二维平面特性,因此,其设计应遵循平面构成基本法则,同时,现代景观铺装对平面构成规律的运用也愈来愈明显。
2.2.1 对称与均衡。在美学方面,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当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均衡与对称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就会缺乏美感,因此,铺装设计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强,能使画面具有庄严、和谐、肃穆的美感。比如,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小品,如亭台楼阁就是对称的典范;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也运用了轴线对称的手法,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2.2.2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节奏往往呈现出一种秩序美。韵律更多地是呈现出一种灵活的流动美,其赋予重复的图形以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产生优美的律动感。节奏与韵律相互依存,韵律在节奏基础上丰富,节奏在韵律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景观铺装设计主要是通过铺装材料的形状、色彩、尺度体现其节奏与韵律,比如,在形状上可以通过几何图形(三角形、方形、圆形等)进行重复性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铺装图案的合理放线,使几何图形产生秩序美与韵律感。
2.2.3 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也称之为变化与统一,在绘画中是获得美的色彩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如果画面色彩对比杂乱,失去调和的关系,在视觉上会令人烦躁不安。对比与调和是色彩运用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原则。在景观铺装设计中,该原则主要是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如芝麻黑花岗岩与芝麻白花岗岩;石材光面与自然面的质地);形状的对比与调和(比如大小方形铺地)加以体现。
2.2.4 统一性。统一性就是将所有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和谐整体。景观铺装设计在统一性原则上表现显著。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分为景观植物、景观建筑、景观铺装以及景观水系等,而铺装设计则是将景观设计所有要素进行统一的最好方式。因此,景观铺装在形式上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形成图与底的关系,能够较好地衬托主体景观。比如,我国上海市的杨浦滨江风光带,设计师将亲水平台、栏杆以及景观小品,通过户外防腐木材对景观要素进行组织与统一,形成极具人气与活力的“城市客厅”。
20世纪是一个多“主义”的时代,比如,解构主义、结构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设计流派。景观设计受到建筑主义流派以及艺术流派的影响,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与风格,提倡设计平面与空间组织的多变、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现代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特征。基于景观风格的多元化特征,作为景观要素之一的铺装设计为了达到整体性,在风格上体现出多元化特征,通过形状、色彩、尺度、材料质感等方面进行风格化的表现。比如,反映后工业化特征的铺装设计,通常会采用耐候钢板进行铺装设计,其形式可以采用机械零件的抽象造型反映工业化形态。
在景观铺装设计当中,很多设计工作者往往只注重铺装的功能层面,而忽略艺术层面,致使铺装设计拘泥于传统形式,在表达形式上显得陈旧呆板,使得整体景观效果缺少灵动感以及画面感。因此,在景观铺装设计中,在注重铺地耐磨性、防滑性、生态性等方面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材料特性、景观风格性、统一性、平面装饰性等艺术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景观设计的完整性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景观铺装设计的艺术特性在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使铺装设计在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生态要求的同时,也能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与创新铺装表现艺术形式,充分发挥铺装设计的艺术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