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民 董菊兰
(1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太碌林场;2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20)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为松科松属高大乔木,是我国特有树种。白皮松木材心黄褐色,边材黄白色或黄褐色,质脆弱,纹理直,有光泽,花纹美丽,比重0.46。可供房屋建筑、家具、文具等用材;种子可食;树姿优美,树皮白色或褐白相间、极为美观,为优良的庭园树种。白皮松在园林配置上用途十分广阔,它可以孤植、对植,也可丛植成林或作行道树,均能获得良好效果。它适于庭院中堂前,亭侧栽植,使苍松奇峰相映成趣,颇为壮观。干皮斑驳美观,针叶短粗亮丽,是一个不错的历史园林绿化传统树种,又是一个适应范围广泛、能在钙质土壤和轻度盐碱地生长良好的常绿针叶树种。孤植、列植均具高度观赏价值。白皮松为喜光树种,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幼时稍耐庇阴。深根性,寿命长,可达数百年之久。天然分布于气候冷凉的酸性石山上,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钙质土或黄土上生长最好。生长温度范围-30℃~40℃。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生长不良,在排水不良或积水地方不能生长。对SO2及烟尘的污染有较强的抗性,生长较缓慢。
白皮松为高大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可达3m;有明显的主干,或从树干近基部分成树干;枝较细长,斜展,形成宽塔形至伞形树冠;幼树树皮光滑,灰绿色,长大后树皮成不规则的薄块片脱落,露出淡黄绿色的新皮,老则树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脱落后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内皮,白褐相间成斑鳞状;1年生枝灰绿色,无毛;冬芽红褐色,卵圆形,无树脂。针叶3针1束,粗硬,长5~10cm,径1.5~2mm,叶背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扇状三角形或宽纺锤形,单层皮下层细胞,在背面偶尔出现1~2个断续分布的第2层细胞,树脂道6~7,边生,稀背面角处有1~2个中生;叶鞘脱落。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lcm,多数聚生于新枝基部成穗状,长5~10cm。
球果通常单生,初直立,后下垂,成熟前淡绿色,熟时淡黄褐色,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5~7cm,径4~6cm,有短梗或几无梗;种鳞矩圆状宽楔形,先端厚,鳞盾近菱形,有横脊,鳞脐生于鳞盾的中央,明显,三角状,顶端有刺,刺之尖头向下反曲,稀尖头不明显;种子灰褐色,近倒卵圆形,长约1cm,径5~6mm,种翅短,赤褐色,有关节易脱落,长约5mm;子叶9~11枚,针形,长3.1~3.7cm,宽约1mm,初生叶窄条形,长1.8~4cm,宽不及1mm,上下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2年10~11月成熟。
白皮松是我国特有树种,分布于我国山西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小陇山林区、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生于海拔500~1800m地带。小陇山林区均有分布,现有国家白皮松林木良种基地1处。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太碌林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东部,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06°09′~106°29′,北纬34°23′~34°33′。北以渭水为界,南邻党川、百花林场,西接麦积林场,东连立远林场。海拔700~3330m,年均气温7~12℃,年均降水量460~800mm,无霜期140~218d。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生长季节雨量偏多,适合苗木生长。
3.1.1 播种。白皮松一般多用播种繁殖,育苗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好。早春解冻后立即播种,可减少松苗立枯病。由于怕涝,应采用高床播种,播前浇足底水,每10m2用1kg种子,可产苗1000~2000株。撒播后覆土1~1.5cm,罩上塑料薄膜,可提高发芽率。待幼苗出齐后,逐渐加大通风时间,以至全部去掉薄膜。播种后幼苗带壳出土,约20d自行脱落,这段时间要防止鸟害。幼苗期应搭棚遮荫,防止日灼,入冬前要埋土防寒。小苗主根长,侧根稀少,故移栽时应少伤侧根,否则易枯死。
3.1.2 嫁接。如采用嫩枝嫁接繁殖,应将白皮松嫩枝嫁接到油松大龄砧木上。白皮松嫩枝嫁接3~4年生油松砧木上,一般成活率可达85%~95%,且亲和力强,生长快。接穗应选生长健壮的新梢,其粗度以0.5cm为好。二年生苗裸根移植时要保护好根系,避免其根系吹干损伤,应随掘随栽,以后每数年要转垛1次,以促生须根,有利于定植成活。一般绿化都用10年生以上的大苗。移植以初冬休眠时和早春开冻时最佳,用大苗时必须带土球移植,栽植胸径12cm以下的大苗,需挖一个高120cm、直径150cm的土球,用草绳缠绕固土,搬运过程中要防止土球破碎,种植后要立桩缚扎固定。
选地整地:白皮松幼苗怕涝,育苗地要选平坦、有排灌条件的地块。重粘土地、盐碱土地、低洼积水地不宜作育苗地。精细整地,育苗地要深翻整平耙细,施足底肥,如腐熟的圈肥、堆肥。也可将过磷酸钙与饼肥或土杂肥等混合使用,效果更好。整地前每667m2撒施10kg硫酸亚铁粉末,翻入土中进行杀菌消毒。土地整好后,做成南北向畦田,畦埂高25cm,畦宽1m,以备播种。
3.2.1 苗期管理。待幼苗出齐后,逐渐加大苗床通风时间,通过炼苗增强其抗性。白皮松喜光,但幼苗较耐阴,去掉薄膜后应随即盖上遮阳网,以防高温日灼和立枯病的危害。
3.2.2 施肥浇水。久旱不雨或夏季高温要及时浇水。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株间除草用手拔,以防伤害幼苗。撒播苗拔草后要适当覆土,以防裂缝。条播苗除草和松土结合进行,间苗和补苗同时并举。然后要及时排水。白皮松幼苗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从5月中旬~7月底的生长旺期进行2~3次追肥,以氮肥为主,追施腐熟的人粪尿或猪粪尿150L/667m2,加水1000L左右,腐熟饼肥每5~15kg/667m2兑成饼肥水750L,667m2施尿素4kg。生长后期停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还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叶面。白皮松幼苗生长缓慢,宜密植,如需继续培育大规格大苗,则在定植前还要经过2~3次移栽。2年生苗可在早春顶芽尚未萌动前带土移栽,株行距20~60cm,不伤顶芽,栽后连浇2次水,6~7d后再浇水。4~5年生苗,可进行第2次带土球移栽,株行距60~120cm。成活后要保持树根周围土壤疏松,每株施腐熟有机肥100~120kg,埋土后浇透水,之后加强管理,促进生长,培育壮苗。
白皮松是优良的地方乡土树种及园林绿化应用树种,在天水及周边地区部分民众对之有神圣的向往,有摸大树以期保佑自己平安顺利等一说。目前,天水及周边地区大多乡土树种还处于研发阶段,还未形成产业化发展,白皮松在小陇山林区及天水周边地区生长历史悠久,目前已受到国家林业相关单位的重视,并建立了一处国家白皮松林木良种基地,以期带动白皮松树种健康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