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强 朱宸忠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百花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东方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享有如此诗情画意美誉的天目琼花(Viburnum opulus Linn.var.calvescens(Rehd.)Hara),为忍冬科荚蒾属植物,树态清秀,花开似雪,果赤如丹。是五福花科荚蒾属欧洲荚蒾的变种。天目琼花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可入药,其枝、叶、果实具有活血、镇痛、止痒、利尿的功效。因此,积极开展天目琼花的研究,对于美化环境、防治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天目琼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栽培、繁育技术及园林绿化方面,天目琼花宜在建筑物四周、草坪边缘配植,也可在美丽道路边、假山旁孤植、丛植或片植。枝、叶、果均入药。
天目琼花,又称鸡树条、鸡树条荚蒾、佛头花,因花着生于顶端,故又称佛头花、并头花。枝带色或红褐色,近圆柱形,老枝和茎秆暗灰色,树皮质薄而非木栓质,常纵裂。冬芽卵圆形,有柄,有1对合生的外鳞片,无毛,内鳞片膜,基部合生成筒状。叶轮廓圆卵形至广卵形或倒卵形,长6~12cm,通常3裂,具掌状3出脉,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无毛,裂片顶端渐尖,边缘具不整齐粗牙齿,侧裂片略向外开展;位于小枝上部的叶较狭长,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而不分裂,边缘疏生波状牙齿,或浅3裂而裂片全缘或近全缘,侧裂片短,中裂片伸长;叶柄粗壮,长1~2cm,无毛,有2~4至多枚明显的长盘形腺体,基部有2钻形托叶。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直径5~10cm,大多周围有大型的不孕花,总花梗粗壮,长2~5cm,无毛,第一级辐射枝6~8条,通常7条,花生于第2~3级辐射枝上,花梗极短;萼筒倒圆锥形,长约1mm,萼齿三角形,均无毛;花冠白色,辐状,裂片近圆形,长约1mm;大小稍不等,筒与裂片几等长,内被长柔毛;雄蕊长至少为花冠的1.5倍,花药黄白色,长不到1mm;花柱不存,柱头2裂;不孕花白色,直径1.3~2.5cm,有长梗,裂片宽倒卵形,顶圆形,不等形。果实红色,近圆形,直径8~10mm;核扁,近圆形,直径7~9mm,灰白色,稍粗糙,无纵沟。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原产我国,发现于浙江天目山地区。天目琼花山野自生,天然分布于内蒙古、河北、甘肃及东北地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生于河谷云杉林下,海拔1000~1600m。小陇山林区普遍分布。
小陇山林区布及天水、陇南、定西三市,林区、林缘区共有89个乡(镇),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4°22′~106°43′,北纬33°30′~34°49′,海拔700~3330m,年均气温7~12℃,年均降水量460~800mm,无霜期140~218d。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兼有南北植物区系的特点,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生长季节雨量偏多,适合苗木生长。
天目琼花喜光却又耐阴耐寒,多生于夏凉湿润多雾的灌木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及中性土壤都能生长。根系发达,移植容易成活。小陇山林区及天水周边地区天目琼花主要以扦插繁殖为主,压条繁殖也较为普遍。夏季嫩枝扦插,春秋2季硬枝扦插成活率均较高。小陇山林区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头一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
用泥碳土、珍珠岩、蛭石体积比3∶1∶1为基质,消毒铺在河沙床面上,河沙床面保持湿润。
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5~15cm长的一段,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cm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cm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头一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3.3.1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2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遇到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3~5次/d,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3.3.2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3~5次/d,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3.3.3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阳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阳网,第2天上午9∶00前盖上遮阳网。
压条繁殖通常选取健壮的枝条,从顶梢以下大约15~30cm处把树皮剥掉1圈,剥后的伤口宽度在1cm,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剪取1块长10~20cm、宽5~8cm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象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起。约4~6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3.4.1 上盆。将扦插成活的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cm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基肥,厚度约为1~2cm,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cm,然后放入植株,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3.4.2 转盆。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约2~3年时间),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3.4.3 脱盆。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天目琼花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天目琼花宜于林下种植的耐阴树种。叶色绿、花白色、果熟时鲜红,既可观花又可观果。秋季亦可观红叶。可用于风景林、公园、庭院、路旁、草坪上、水边及建筑物北侧。可孤植、丛植、群植。小陇山及天水周边地区还未有大面积栽培,苗木基本外调,育苗栽培发展潜力较大。